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想追求完美却偏要先面对自己一身毛病”的矛盾心理中吧。
比如,越是不真实到玛丽苏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及男女配角中,至少也要有一个“别人从来看不到他们如何努力、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的,以至于看着看着,那种“因为羡慕所以想多关注他们日常状态”的心理也随之被放大,明明自己都被各种无脑的情节无聊到了,还自我麻醉不想去学习,好像真的煞有介事地在“见贤思齐”,在努力地从最不科学的桥段里学“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似乎看着人家那种状态看多了,自己也能不学习就什么都懂了--所以,别不承认了,就是看似再不上进的学生,也想成绩好,也想跟所谓的好学生学,矛盾点只在于有天赋的人能不能坚持学习,暂时没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更要坚持学习,直到发掘出自己的天赋。在这一方面,其实没有多少人是例外,或者说,那个例外恰好真的不是你。
在这一方面,萨哈拉比谁都明白。她早就立志想成为一名作家,所以,无论是不好对妈妈和他人说的、“希望爸爸回来希望爸爸依旧爱自己”的渴望,还是自己在学校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和阅读后产生的灵感,她都更愿意写下来,藏在图书馆的书架隐蔽处,希望有一天,有人发现她这颗“沧海遗珠”。
但是,日常生活里,哪来那么多“星探”似的举着放大镜找你最小闪光点的人啊。所以,在其他老师和同学眼里,萨哈拉不过是一个写了一桌洞明知道寄不出的信、学习不好、名字怪异的小女孩罢了。她那些写给爸爸的信被发现后,特殊教育老师还总是一副很同情、把她当作情绪难以自控的洋娃娃的样子,觉得哄着她下棋、不闹,就已经是最好的“帮助”了(的确脾气不好、成绩差的德里也是这个待遇)。但是毫无疑问,萨哈拉他们根本不喜欢被这么对待,伪善的特殊教育老师也没工夫分辨或者听萨哈拉和德里为自己辩解:萨哈拉只是用一种安静的方式宣泄情绪,并非智力不够;德里只是想获得一些理解和关注,他也知道学习和老师意味着什么。
所以,萨哈拉还是留级了。她为此感到惶恐,感到对不起妈妈的期望,更不希望自己想念爸爸的事让妈妈觉得“全是妈妈的错才让她失去爸爸”--萨哈拉只是觉得少了爸爸的爱就不那么完美而已,而且,有哪个作家留过级吗。她垂头丧气,一心想把档案里她写给爸爸的信,那些惹事的“黑材料”拿回来,因为那不光牵涉到她的自尊,也关系到隐私。但是,现在这些担忧和想法,甚至都不能写下来了,以防被人发现,让人觉得她对学校不满,让妈妈再被“羞辱”。所以,她只能和表妹瑞秋偶尔提及自己的梦想,默不作声地想融入新的班级,和之前就已经认识的女孩“巴黎”、德里、本来就不很喜欢的科迪莉亚、露兹等人成了新同学。但是,这些都比不上新老师波迪小姐的外表和她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将给萨哈拉带来的震撼。在波迪小姐眼中,萨哈拉也许依旧不是那个能得到她更多贴纸奖励、需要被她用更多宽容去感化、需要她创造更多“契机”去点拨的孩子,但是,唯有在波迪小姐的教育方式下,萨哈拉才第一次想要因为证明自己而嫉妒、第一次想要认错而换回朋友、第一次认定自己懂得他人的内心想要去关注别人,以及第一次决定读出自己的作文,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是爸爸取的,但是自己看了纪录片后,决定沿用这个有意义的名字,只是这一次,是出自她自己意愿的、新生般的决定,还在辩解这篇作文绝对没有抄袭,使用了大人般的词语和笔法是因为自己读了很多书,而表妹大声地为她佐证,因为她想成为一个作家······
波迪小姐给每个人发的本子里,大家可以自由地写出心里话。萨哈拉的愿望,也因为这篇文章而被成全--让那些档案里的不光彩的回忆都随着风飘走吧,因为她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和人生。从此以后,“特别的萨哈拉”,将是独属于她的温暖代号,特别的关爱,她也终将感受得到并且不再视为负担,因为她用自己的方式再次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