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第26章有感。
李笑来在此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一个名词: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这个名词我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是学过的,只是真正被我认识到,是在四年前我在皮妈的正面管教家长系统课上,后来我也在我的正面管教沙龙、讲座和家长课上多次使用镜像神经元这个概念。
有一个经典的活动叫做:行大于言。
讲师会告诉现场的家长们,请听我说,然后跟我一起做动作。请拿出你的右手,把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做OK的手势。
请把你的手放到你的额头上。(讲师把OK手放到额头上,家长会跟随)
请把你的手放到你的鼻子上。(讲师把OK手放到鼻子上,家长会跟随)
请把你的手放到你的下巴上。(讲师把OK手放到下巴以外的任意面部位置)
这时候会发现,刚刚井然有序在跟随的家长们分成了三类,一类根据语音把手放到了下巴,一类跟着讲师放到了其他位置,还有一部分人,在下巴和其他位置之间来回摇摆,一脸困惑。
这个活动针对的群体是0-18岁孩子的家长,我们会把话题引到到日常对于孩子的养育上。家长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我经常对孩子讲道理讲到口干舌燥却效果甚微,是因为孩子不是单纯的听觉动物,更多的是看我怎么做,而不是听我怎么说。
就如书中李笑来老师所说:“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在行为学习上最大的作用是——模仿。
所以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会那么像我的爸爸或者妈妈;
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不要找一个跟爸爸一样的男人做老公,却在后来发现自己的婚姻关系竟然是父母的翻版。
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夫妻之间相处久了会越来越有夫妻相;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说出的话,做出来的行为,那么的耳熟,那么像我们曾经说过的话,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都有我们的影子在里面。
镜像神经元还有一个最常见的行为表现是:看到身边的人打哈欠,自己也会跟着打哈欠。
现在你知道了一个新的名词:镜像神经元。想必你也知道了,孩子是通过看你怎么做来模仿父母的行为,练习自己的技能的。
国庆期间有个朋友给我发了很长很长的微信,大意是他有一对脾气暴躁的父母,他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因看到自己三岁的孩子暴怒之下的种种行为感到很担心,他很想纠正孩子的行为,问我怎么破。
在他的描述里我看到了一个代代相传的模式——暴躁。
孩子的行为纠正有很多方法可以学习可以使用,但是通常,如果父母不做出改变,用在孩子身上的方法也很难达到预期。
六岁,特别是三岁以前的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手段是模仿,通过镜像神经元的功能进行模仿学习,TA所看到的,模仿学习成为自己的行为模式;TA所听到的,模仿学习成为自己的语言模式;TA所观察体验到的,通过自己的解释内化成为孩子自己内在的私人逻辑。
孩子的成长,就好像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如果只是在孩子的身上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孩子该是多无辜啊。所以我经常会跟家长们说,孩子是上帝派来帮助父母的天使,借由孩子,我们有了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养育孩子的同时,更是再一次养育自己的过程。当原件被滋养,得到修复,即使不需要在复印件上下多少功夫,也能赏心悦目不是吗。
既然已经阅读到了这里,那就给自己留个小作业吧:在你的日常行为中,注意去觉察一下,我的这个行为会给孩子传递怎样的信息,TA会接受到什么,我会留下什么样的复印件?
带着这样的觉察,去跟你的孩子相处,去跟你内在的那个自己好好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