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原猫扑运营总监类延昊,他曾在猫扑工作过7年时间,从基层一路做到运营总监、产品总监。虽然我本人不是做运营的,但我所在的行业与IT、互联网有关,我之所以坚持看完这本书,是带着好奇心,想去了解运营这个工作倒底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因为我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招运营这个岗位,说不定哪天我也转岗了呢?(嘿嘿,开个玩笑~~)
本书给我感觉写的挺实在的,是本干货类书籍。作者根据他自己十几年运营生涯总结出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和原理,强调运营工作必须要从一线基层扎扎实实做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拓宽自己的视野,实时更新自己的思维,与时代接轨。我看本书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后在参加公司的一些讨论会议时,也能提出我的想法和见解。
书中先从运营人员需要哪些自我修养(这是从事运营工作的基础准备),然后再从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运营团队依次展开。
作者认为:
◎ 产品强,运营成本就小;产品弱,运营成本就大。所以,如果产品没能得到广大用户的喜欢,就从产品上找找原因,而不能只挑剔运营的问题。
◎ 产品、技术的思维和运营的思维是根本不同的,产品和技术的逻辑性很强,而运营的思维是发散式、跳跃式的。所以好的运营会刻意规避和中和自己的思维定式。
◎ 其实运营就是把别人想不到的细节做到更极致,更有特色。◎运营工作往往很细碎、很复杂,涉及的东西很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最要命的是,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不容易见效,这也是很多公司忽视运营的原因。所以,耐性不好的人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而对运营没耐性的公司也注定做不好运营这个环节。
◎ 一个从来没跟用户认真交谈过的人,是没资格谈运营的。很多产品型的公司,核心需求只是来自调研,这完全就是错的。真正的需求来自核心用户,调研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 运营人员应该主动说“不”,当你面对大量的用户提出的问题时,小心把自己变成客服人员。应该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核心用户身上,而不是将大量时间用在处理底端用户的需求上。要站在整个用户体系去考虑问题。
◎ 运营工作看似与每个部门都有关系,所以有时候,公司也会把一些本不该属于运营的工作交给你。这个时候,你就该有个自我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值得做的情况有这么几种:维护部门间的关系,对自身的工作有利,领导强制安排的;不值得做的情况有这么几种:本属于别的部门的工作被附加给了你,自己当前工作已经严重饱和,对方根本不懂得感恩。运营人员不能做“老好人”。
◎ 不必要的会议。对于运营工作来说,应该最大限度地压缩会议时间,增加在实际操作上的时间。会上需要有人拍板,否则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会议之前,也应该让每个人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会议控制在40分钟内即可。大型或者重要会议另说。
◎ 运营不是空理论,看一千篇文章不如自己多实际操作几次。当你所有的运营思路和想法都得到用户的认可后,才能证明你的能力是出众的;而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来帮你验证,也就意味着你所有的想法都只是假设。
◎ 最强的运营,永远是那种底子足够牢固且综合能力很强的运营。
书里说的一些运营工作中的方法,其实对其他工作也同样适用。比如:在工作中要学会节省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学会总结归纳,把基本的工作变得流程化;工作中要让自己的思维保持灵活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做平面设计的也一样。
在看第5章“如何做好用户运营”时,他说:用户最需要的永远是那些在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最好的用户是社区最宝贵的财富,会影响更多的用户。把功劳给用户,用户会发自内心的感激你,他们会自觉帮你传播。用户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连带效应。这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好用户,就等于多出一份运营力量。
用户都有收集癖;在社区里,用户最想要的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用户玩社区本身就是在寻找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现实生活满足不了他们的某种诉求,所以他们才来到了社区。有很多人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里完全是两种模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都想要在另一个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有多重要。
你送给用户的礼物,不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身份,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他们一般是不会拒绝的。通过参与活动,用户虽然只是得到一个比较廉价的物品,但却是他们通过竞争和努力才得到的,因此在获取奖品的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正是这种充满荣誉的感觉,吸引他们日后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他们很享受这种连续的快感。
就像一个孩子一样,用户也都喜新厌旧,渴望得到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至于数量,答案永远是:越多越好。运营人员可以通过产品手段和运营手段刺激用户,让用户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其实,这就是在满足他们的收集癖,而他们收集的则是:存在感、荣誉感、别人和自我的认可感……
当看到这段描述时,我不由自主的就想到我经常上的那几个门户网站,在那些社区里,我就是用户,我经常在那里发贴,然后平台会送虚拟币,当币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可以兑换小礼品,或可以给别的用户打赏等等,虽然那些小礼品不值钱,但因为那上面有平台的logo,因为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所以会格外高兴和珍惜。所以会格外高兴和珍惜。在平台运营人员眼里,我们这些用户又可分为核心用户、忠实用户、普遍用户和各种等级的用户,感觉做运营真的要懂得用户心理才行。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结束这篇读书笔记吧:
学习,学即效仿,习即练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做,在于实践。——类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作品牌来经营,你的每一次亮相、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上面都标志着你自己的logo。正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广告语说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