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是什么?可能好多人对这个词都不太熟悉了。在我看来,乡下是与城市密切联系却拥有乡村生活节奏的一片区域,它与城市的关系复杂而又温暖,不同于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然而现在挂在人们嘴边最多的却是“农村”,“乡下”一词正从人们视线中退出,现实中的乡下也逐渐被城市吞噬。
最近,不好意思开口再跟家里要钱的我找了份兼职。工作的内容很简单,在公司指定的区域把每一个商户的门面拍照并且记录商户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整理以后发给公司。每一天,我提着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一条街一条街的扫过去。无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写字楼群或者小区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工作本身是简单和乏味的,却让我走遍了即使再在这里待上两三年都不会走到的地方,我第一次全面的认识了这个我已经待了三年多的城市。
在此之前,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学校附近的小吃街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我对城市的所有理解和想像也都基于此。在我的印象中城市应该是这样的,市中心是商业繁华的街道和高楼,向外辐射的街道两旁都是装修华美的店铺,在向外就是工厂或其它建筑,然后是一片田野,在遥远的某个有道路相连接的地方是一个个的小村庄。然而当我沿着一条主干道从商业街走到写字楼群,从写字楼群走到居民小区,又穿过一片刚刚完工的建筑工地时,出现在我面前的并不是我想像中的田野或者荒芜的土地,那是是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破败的同时满是断壁残垣的低矮的房屋群。有的房屋已经被推倒,满地都是碎砖和瓦砾,有的房屋还在坚持着,只有它墙上大大的拆字默默的告诉我它也已经命不久矣。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忽然发现了许多跟我家乡类似的事物,穿着朴素陈旧的人们,疲惫沧桑的脸旁,个体经营的理发店,摆满了日用品和小吃的小卖铺,手工缝制衣服的裁缝铺……这一切都让我产生一种陌生有熟悉的感觉,再具体一点就是——荒诞。是的,是荒诞!
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现实同我对城市的想像差距过大,另一方面则是一种不可言明的悲伤。看着眼前破败的景象,我突然特别想知道这片地方在被拆迁和纳入城市开发规划之前,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我想想着他们每天走在路上互相打招呼,理发师忙着为客人理发,裁缝铺里客人和老板在讨价还价,小卖铺的老板和每一个路过的人热情的寒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他的顾客,这一切都蕴有一种生活的气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大多数人都已经搬走,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人住在即将推倒的房屋里,跟他们攀谈时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消沉。虽然他们即将住进干净整齐的楼房,却也同时失去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大半辈子的生活方式。 即使他们即将过上现代都市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文化身份呢?他们是乐于称自己为城里人的,在这个国度,城里人意味着更高的地位,更高全面的社会保障,更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为什么从他们的神情中我看不出激动和兴奋,而是茫然?这里原先是这座城市的乡下,城里人的祖先便是在这里生活,后来年轻人去了城里,留下父母在这里生活,最后城市不断的吞噬者周围的土地,一直扩张到了这里。这片地方即将经济的大潮所吞噬,片瓦不留。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这片地方,我想用“乡下”而不是什么所谓的郊区。早先在我的印象中,有两个名词我一直弄不太懂,分别是“农村”和“乡下”。小时候总听别人说“回城里”“去乡下”,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说了,现在人们口中是这样称呼的,他们叫“农村”叫“城市”。
后来我想了很久得出了我的看法,我一直觉得“乡下”这个词很有一种温和的感情在里面。乡下与城里,里与外,上与下的分别即使有时会被世俗的眼光用来代表优劣,却也有着一种先天上的联系,没有下哪有上,没有外哪有里?就像那句“谁没有几个乡下亲戚?”所表达的内涵一样,城里与乡下,城里人于乡下人,有着一种潜藏的、斩不断的联系。农村却跟城市没了关系,离了城市,农村还是农村,离了农村,城市也还是城市,因为这两者都有各自的标准和定义,各自独立。
现在,“乡下”一词越来越少的出现在口头上,文字里。乡下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的根基正被清除,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逐渐消失了,消失在了城市化的浪潮中。最终留下的,是一座硕大无朋的城市,它或许美丽,但却不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