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可见高质量睡眠对保障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陷入了睡眠障碍的困境,入睡难、睡眠浅、容易醒、不解乏等问题如影随形,由此造成的身体上的黑眼圈、疲惫感,工作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心理上的抑郁感、不自信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个人的成长。
在《浓缩睡眠法》中,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治疗经历,提出了“浓缩睡眠法”的理念,按照这种方法来锻炼,不仅可以解决睡眠障碍问题,更能提高睡眠质量,进而腾出更多时间,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本书作者松本美荣曾是一名创业者,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过度的劳心费神、生活不规律,使其深受睡眠障碍困扰,但通过钻研脑科学、心理学、行为学,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浓缩睡眠法”,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睡眠问题,还成为一名睡眠治疗师,帮助多人解决了睡眠问题。
《浓缩睡眠法》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一句口径(秘诀):澄清1个认识、具备3大要素、养成11个微习惯。
澄清1个认识:睡眠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所谓“浓缩睡眠”,是入睡30分钟内达到最深层次的非快速眼动睡眠,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深度睡眠状态。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恢复体力、精力,有利于保持健康。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认为,必须睡够7-8个小时,才算是健康的睡眠。但实际上,好的睡眠重要的不是时长,而是质量。同时,对职场中人来说,每天维持8个小时的睡眠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睡眠质量高,即使时间短点,也不会影响健康和工作,因此没有必要产生“必须睡得久、睡眠时间不够影响健康”等心理压力。与其过度忧虑睡眠时间,造成心理压力,不如提高睡眠质量。这个认识是“浓缩睡眠”的基础和关键。
具备3大要素:消除脑疲劳、改善血液循环、调整睡眠环境
首先是消除脑疲劳。
《浓缩睡眠法》中提出了因睡眠不好导致“脑疲劳”的说法,这个说法很接地气、易于理解,对比身体疲劳,我们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脑疲劳将造成和身体疲劳类似的感觉:感觉很累、精神不振,身体沉重、反应迟钝,无精打采、心理消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长期处于脑疲劳的状态,还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脑疲劳降低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低下使脑疲劳积累----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对此,作者给出了头部按摩、热敷眼睛、穴位按压、消除视疲劳等解决方案,同时采取“输出不安、写下愿望”等行为引导,工作间隙的“微冥想”,“528赫兹音乐”等具体方法,来缓解和消除脑疲劳。
其次,改善血液循环。
现代医学证明,改善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对改善睡眠质量、实现“浓缩睡眠”很有帮助。如何改善血液循环呢?作者从改善体态、转肩运动、规范深蹲、肩部拉伸运动、放松背部肌肉等简单易学的方法入手,一步步教你如何去具体实施。我尝试了一下作者介绍的“深蹲”方法,认真按照要求去做,6个深蹲坐下来,从小腿到腰背部、进而到全省,都觉得热乎乎的,一会儿工夫就身体发热,确实是血液循环加快了,身体也觉得放松了。
最后,调整睡眠环境。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睡眠也很需要无形中的“场合感”。场合不对,身体、心理、潜意识都在“窃窃私语”,都是“各怀心事”,这肯定直接影响睡眠进程和质量。你用将就、凑合的心态来对待睡眠,必然带来不理想的睡眠,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到卧室是“用于睡眠的场所”,不能把经常把床当沙发用,同时一个合适自己的枕头、一尘不染的卧室环境,都能有效加深睡眠。除了这些具体的事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自己情况使用精油,都是深度随眠的加分项。
养成11个微习惯
这些微习惯适用于晨间、午间、夜间,适用于工作、休闲间隙,很容易做到,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使其成为“习惯”。这些习惯有:
1、 休息日的起床时间要和平时保持一致
2、 改变晨间生活习惯,充分唤醒身体
3、 起床后喝1杯水
4、 15分钟的午间小睡,显著提升下午的表现
5 、通过通勤时的微运动,有效实现深度睡眠
6 、饮食注重营养,选择抗氧化食物
7、 睡前饮酒不助眠,饮酒时要喝下等量的水
8 晚餐时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9 、洗澡时间应在睡前90分钟
10 、调理肠道,改善睡眠
11 、用读书取代深夜看电脑、手机的习惯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担心,这些方法容易做到吗,操作起来难度大吗?完全不用担心。《浓缩睡眠法》对以上每个方法不仅有详细具体的介绍,还配有图片,对相关的动作都有分步讲解和配图,看着文字、按图索骥,分分钟就能做到。
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以下划线的方式直接划出了重点内容,每个小节结束后,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进行一句话总结,读者如果没时间、记不住,可以只看这些划横线的重点就行,便于快速查阅,真是体贴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