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辽东 吊隋炀帝陵六首
一
伊公巨隶匾额横(注1),陵门气势宏。两侧偏堂设展室,图片纪生平。
冢如金塔巨碑铭(注2),四周林木荣。拾级墓前凭肃立,感慨陡然生。
注1:伊公——扬州知府伊秉绶,清著名书法家,隶书自创一格。
注2:陵如金塔——陵墓系平顶金字塔形状。
二
衰草斜阳噪暮鸦,谁识帝王家?若非阮氏细心考(注),行将湮野葭。
千载长河水自流,寒夜映银钩。于今炀帝梦醒否:锦帆挂扬州?
注1:阮氏——清嘉庆年间学者阮元,是他发现的隋炀帝陵。
三
堪叹当年紫禁宫,野老事桑农。池台玉玺知何处?尽淹禾黍中。
夹岸柳条岁岁春,飞絮尽成尘。归来燕子巢犹在,难寻旧主人。
四
建殿开渠兴百工,修墓未随同。白绸三尺了尘世,拆床充寝宫。
幼子无辜谁复伤?随父亦遭殃(注)。天真蹦跳未知祸,刀横祭血光!
注:幼子——隋炀帝幼子杨杲才十二岁,亦被杀死。
五
漫施雨露润霓裳,拈花日日忙。结发娇娘遭冷落,帏寂锦衾凉。
天姿萧后亦堪伤,飘零远故乡(注)。许是生前情债重,遗妇带羞偿?
注:飘零远故乡——隋炀帝死后,萧后先后辗转委身于宇文化及、窦建德、蒙古王父子,后被李世民迎回。
六
思绪翩翩心涌澜,历史太漫漫。古今多少兴亡事,云烟缥缈间。
堪憾吾身无此缘,未得识尊颜,《辽东》数曲聊凭吊,词章作叙言。
《纪辽东 毁誉难说隋炀帝》之标题集律(新韵)
躬亲文化诣精深,科举求贤史创新。
百代运河泽百业,千年丝路惠千民。
兴唐多鉴隋炀帝,拓土先征吐谷浑。
残暴荒淫昔评语,如今誉毁费沉吟。
纪辽东 毁誉难说隋炀帝十八首
一 躬亲文化诣精深
清新咏物迥非同,边关唱挽弓。霸气之中含秀气,一扫绮靡风。
奠基格律事亲躬,文风南北融。精诣诗章推《切韵》,词创《纪辽东》。
隋炀帝仪容俊美,文采斐然,是个有成就的诗人、散文学家。其诗词主要是写景抒情,边关军旅和宫体诗三类。其写景抒情诗,语言清新质朴,一扫南朝淫靡绮丽之风;其边塞军旅诗,苍凉雄浑,堪媲魏武。后人评其诗有“帝王霸气,文士秀气。”
隋炀帝极力融合南北文化,倡导诗文新风,把南方的佛学传到北方,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推动诗词格律化,奠定了格律基础;推行《切韵》(隋文帝时陆法言以洛阳音为基础编制的《切韵》,凡一百九十三韵,今已失传。)亲自创制了《纪辽东》词牌。
二 科举求贤史创新
取仕开科脱旧窠,炀帝启先河(注1)。选材尤重选人品,评衡据“十科”。(注2)
量职量能任百官(注3),高下自相安。废除世袭擢才俊,招贤复集权(注4)
注:1、炀帝启先河——)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2、十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3、量才任百官——在量才选仕中,任人唯贤,“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后,废除了魏晋以来注重门第世袭的“九品中正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利从地方门阀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三 百代运河泽百业(注1)
运河手笔媲长城,泱泱气魄宏。南北贯通连五水(注 2),串起两文明(注3)。
溉农漕运促繁荣,千帆迤逦行。百代清流兴百业,功可禹王评。
注:1、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360万 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重开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270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连五水——大运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成一个水系。
3、两文明——指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四 千年丝路惠千民
(一)
率军浩浩出长安,融商兼阅边。青海陇西留足迹,跃马过祁连。
巡行半载历艰辛,几番生死濒,御驾深临西北地,千古仅炀君。
(二)
张掖驾临龙虎师,西域仰威仪。番君廿七皆朝拜,和谐安远陲。
商路丝绸亲辟之,贸易集东西。人文经济频交往,高张开放旗。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 ,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五 、兴唐多鉴隋炀帝
隋吏初唐广重之(注1),聚得众才归。成规体制多沿用,李权凭奠基。
疆域无争库未空,廿载享其功。韵书格律为先导(注2),方开唐宋风。
注:1、隋吏初唐广重之——据史料记载,唐初四十五个显宦中, 有虞世南等隋朝旧吏二十七人。
2、韵书格律——隋炀帝推行韵书《切韵》,倡导诗词格律化, 奠定了诗词格律基础。
六、拓土先征吐谷浑
(一)
横扫陈权方弱冠,麾旅定江澜。山河一统纷争止, 国安民颂贤。(注1)
拓土先征吐谷浑,四郡驻边臣,番邦连克靖西北, 版图增扩频。(注2)
注: 1、开皇9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2、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大业5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通过连续对吐谷浑、契丹、高丽、突厥的战争,使隋的疆域不断扩大。
(二)
西北班师复远瞻,马首指东南。边疆扩至印支地,台湾一水涵。(注1)
高丽未降安可容?三载复三攻(注2)。雄浑尤喜辽东美,丸都志笔中。(注3)
注:
1、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
2、隋炀帝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大业十年(公元614年)连续三年三次征伐高丽,最后高丽王请降。
3、《纪辽东》为隋炀帝所创,乃词之源头。中有“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句,为今集安之“丸都”。
七、残暴荒淫昔评语:
(一)
弑父谋兄篡为君,假面顿无存。同谋功重恐权重(注1),除之何计恩。
屡有直言规谏人,一杀儆群臣(注2)。凶残刚愎多疑忌,千载多此论。
注:1、指与之同谋害死隋文帝,助其篡位的杨素。
2、隋炀帝曾说过:“我生性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是达官,再想以进谏来求取声名,我更不能饶他们。如果是一般百姓,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为不满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大业12年(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
(二)
敕令强征百万民,鞭挞筑河津。钗鬟总角皆难免,频添累毙坟。(注3)
一怒坑埋五万人(注4),残暴等嬴秦。修河为赏扬州景,世人云亦云。
注:3、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连十五岁的少年和妇女都要上河段,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
4、据说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竟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
(三)
父逝之宵犹采春,汙母乱人伦(注1)。兰陵辱妹等禽兽(注2),天良已尽泯。
宫内民间恣意临,虏妇亦相侵(注3)。《旧唐》《隋史>皆存记,倩谁真伪斟?
注: 1、汙母乱人伦——隋文帝驾崩当夜,隋炀帝即将父妃宣华夫人拥入己怀。
2、兰陵辱妹等禽兽——此事是在《旧唐书李密传》里面提及的。李密在列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的时候,提到了隋炀帝奸淫其妹的事情:禽兽之行,在于聚麀,人伦之体,别于内外。而兰陵公主逼幸告终,谁谓敤首之贤,翻见齐襄之耻。逮于先皇嫔御,并进银环;诸王子女,咸贮金屋。牝鸡鸣于诘旦,雄雉恣其群飞,衵衣戏陈侯之朝,穹庐同冒顿之寝。爵赏之出,女谒遂成,公卿宣淫,无复纲纪。其罪二也……
《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撰写而成,距离隋炀帝生活的时代很远。《旧唐书》基本上只是抄录当时现成的唐史有关文献,如唐的国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等资料,而且由于修撰时间短促,存在不少问题。北宋人曾经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
3、《隋史》说隋炀帝为得到陈后主后妃张丽华,让高炯不要杀她(而《陈史》却说是隋炀帝令杀张丽华)。
(四)
突厥契丹吐谷浑,战火逐年频。三征高丽连遭挫,硝烟百万魂。
征用徭夫多过兵,生死等蒿蓬。臣心民意同嗟怨,揭竿隋祚倾。
注:原来说法是农民起义推翻了隋炀帝,事实上是宇文氏的政变缢杀了隋炀帝。
八、如今誉毁费沉吟
( 一)
一水盈盈南北通,千载泽商农。只因贪急用民狠,方遭讦诟汹。
倘使隋延五十冬,漕运见河功。本朝再设编修使,英名谁与同!
(二)
三下扬州浮巨槎(注1),只为赏琼花?张扬国力与民乐,何须尽诟嗟?
令急驱民不恤情,一意作孤行。初衷虽好功难奏,人间留骂名!
(三)
炀帝太宗权路同,誉毁却难公。灭兄害父篡皇位,能分卑与崇?
母妹皆汙浪荡神,炀帝自荒淫。杀侄夺嫂情何异,谁人抨世民?
(四)
为主东宫煞费心,韬晦效尝薪。功臣一旦生嫌隙,立除眉不颦。
徭役亡逾百万民,恻隐几曾闻?任凭天下讥评我,何妨我负人!
(五)
生我我生当剔除,佳丽尽堪图。文精诗美敢夸口:才超天下儒!(注2)
征讨开河修洛都,何问“可行乎”?我行我素无遮掩,真真大丈夫!
(六)
推倒前朝论旧薨,功过信难衷(注3)。直言司马古来少,何须怨魏征?
《隋史》《唐书》(注4)后世凭,遂赋暴淫名。人间正义终难昧,毁誉当有评。
注:1、三下扬州浮巨槎——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
2、才超天下儒——隋炀帝自以为才学杰出,对侍臣说:“别人说我只不过是继承先帝的遗业,其实,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应该做皇帝。
3、功过信难衷——《隋书》是李世民命魏征主编的史书,后世认为此书刻意贬低了隋炀帝,有失公允。
4、《唐书》——指《旧唐书》,原名《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