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就教过这篇课文《金色的草地》,和孩子们一起体会第二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们的快乐。通过手掌的张开合拢去感受金色的草地的神奇,以及它颜色变化的原因。这是从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让我们教会学生的本课教学目标。
今天部编版教材再次出现这篇课文,却和曾经的目标截然不同。部编版把这篇课文放进习作策略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单元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作者是如何写翠鸟的。用眼睛看,看到翠鸟身上的颜色特别鲜艳,多种亮丽的色彩形成了我们眼前看到的翠鸟。在通过翠鸟捕鱼这一段,一连串的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快、准,但核心是抓捕鱼的动词。这两个重点段落主要教学生的不是认识翠鸟,了解翠鸟,而是如何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写出搭船的鸟的特点。关键点全部落在写法上。
那么第二篇精读课文比起第一篇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呢?《金色的草地》再也不仅仅是感受草地上孩子玩耍的快乐和体会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了。而是体会长时间留心观察或不同时间段观察,所得和发现是不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不同时间段的发现。 本课作者用怎样的写法写出了不同时间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课后习题第一题习题。第一课时可以和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便于第二课时的感受写法。第二题就可以整个聚焦第三自然段,通过这样的填空题了解作者怎样把不同时间内草地的变化写清楚。有颜色、形态,并用手掌去比喻,把金色的草地不同时间段就写清楚了。习题第三题则是让我们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后,再去长时间地观察向日葵,含羞草等植物,发现他们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找相关的视频,带着学生从刚刚学会,到接下来应用,试着练写一段话。
此时再回顾这一节课的设计,先熟悉课文想象情境,再聚焦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观察手法和写法,最后把学后的所得运用于一段小练笔。
新老教材真的大不相同,需要老师们认真思考琢磨,并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