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想起村上春树的《当我在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啦?
这两天用kindle看完了笛安的龙城三部曲,和着些许头痛,和些许的懂与不懂,第一人称的叙述很迷人,让人稍着不慎就一头扎进去了,那么多的时日,那么多的情节,那么那么多的故事,书中人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和付出很多代价才演绎得完全,我们这些书外的看客在观看之余却常常萌生恻隐之心,企图从主角的悲欢获得一点儿人生的感悟,指导着生活继续走下去,希冀未来不再面目可憎,多一抹明朗,少一点犹疑和猜忌。
讲故事给人听,掌握着一群人的人生轨迹,有悲伤,有欢愉,忽然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上帝。
更重要的是,那些人,那些事,都有你曾见过的模样。他们或是西街口的小摊小贩、或是隔壁班的体育委员、或是你生活中匆匆一瞥的路人而已,事情是你亲身经历的,是你在某个小饭馆听老板娘随口一提的,又或是只是你臆想中的一点点痕迹。一堆乱线中的一个小线头,我们就可以扯好长,扯好久,然后深一线浅一线地编织一件属于自己的毛衣,可以不绮丽,只要它曾在某个冬夜懂过你就行。
讲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要表达讲故事的人和产生故事的过程,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而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有点小帅、有点酷的人。
就像我现在,还沉溺在东霓、西决、南音这几个人物纠葛中,我常常以为书中的故事是真的,书中的人是活的,但能给我这样的感觉,纯粹是作者的魔力。我们在生活中,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找相似,谈对象谈朋友要找有共同话题的人,伤心逞强的时候来几个人说点你此刻的心境就泣不成声,某个未眠的深夜,听到耳机线那端传来的歌声,觉得创作人牛逼,明明歌词写的就是你。于是生活圈子就在相似与不同间画隔离线。我也经常将书中人物的命运强加于自己,这样子,好像人生就多了这一种可能了。生活中的人也被臆想强加了书中人的脸谱,一定要在自己的世界里重新过一遍才叫痛快,遇到一些可惜的地方,也有私心偷换情节,反正我是开心尽兴了。
看过的故事很多,有的忘了,有的要沿着别人的话尾才想得起来,有的当时深刻事后觉得没什么,有的,你真的记了好久好久,不曾忘记。
我喜欢过很多个作家,故事讲的好的,戳你心坎的,讲很高深的东西但你听不懂仍觉得他好牛逼的。我有时也很肤浅,习惯了一阵就不喜欢了。但是有些时候你一定会相信,在他们笔下,是会有传奇的。文字时代,很多人就真的通过这么些拼凑的字符成了榜样,发了光。洛枳在我心里是秘密,也不是秘密,我已经不知道如何清晰地定位她在我心里的位置了。她是活在书里的,活在印刷纸上,但又好像活在我心里,现实与虚拟的碰撞,平行时空好像突然多了条连接通道,她就这样从另一个时空走向你。不必觉得惊讶,我只是想成为她那样的人,只是在生活一些琐碎的时刻,会自然地向她寻求一点儿力量,要一点儿答案,然后再整装待发,鼓励自己而已。我不知道我现在记着她,她活在我心里,以后我会不会还需要她,又或许,我只是把她当成一个人生小阶段中的扶手,阶梯上猝不及防的踩空,我需要一点支撑来防止意外。我不知道,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但现在,洛枳真的很重要。所有关于以后的模样,通通都变成了她。
大抵是,路上要有光,我们才敢赶路,才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