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都听说《被讨厌的勇气》,但一直没有读。直到这次终于打开了这本书,忘了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是和这本书的缘分到了吧。
关于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都赞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改变了我的一些心理上的认知。但有时候我总觉得哲人说的所有东西都太绝对化,太理想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又不断被说服,又不断提出质疑。我总觉得青年没有提出我想问的问题,只能跟着他们的思路走,恨不得魂穿青年代替他跟哲人辩论。
读书的时候,是和自己思想抗争的过程,也是和书中的知识理论争辩的过程。书中说的不一定全对,但都有可取之处。
对于成长之类,心理之类的书籍,我总是很难一直持续想要读下去。因为我有的书要写书评,中间看了小说就把《被讨厌的勇气》给中断了。写完了《爱的接力棒》,又看了《光明共和国》和《红色地址簿》,再想去打开《被讨厌的勇气》接着看的时候觉得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
翻开了《通往心灵自由之路》,前面很多都提到教化,现世之梦,可能观点跟我之前看的书有所连接,也颇有兴趣。但是看到后面讲如果做到四个约定,你的生活就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地狱般的世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属于你的天堂般的生活,我反而失去了兴趣。所谓四个约定就是:善用美好语言,不受他人影响,不要妄加揣测,凡事尽力而为(本来打算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四个约定这一篇文章,没想到在这里一笔带过了,哈哈哈)。四个约定,看着很简单,也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我想不是因为不知道,而是他的人生阅历还没到那一步,等他真的阅历足够丰富了,很多事情看开了,自然就能做到了。
所以有些事情,不是别人告诉我怎么做,也不是我看了几本书就能做到,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看书或许可以改变你的认知,给你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思路。答案不在书里,也不能靠别人来帮你解决,你只能在你的人生路上找到答案。
此外,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太固执,所以对于书中很多的理论思想,方法从内心深处就带着一种逆反心理,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不能完整看完这类书籍?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我一个朋友说,学习就是不断把自己清零的过程。我是不是只有清空自己,才能去接受新的东西?
我发现自己对新东西,或者对热门事物的好奇都很低,越热门,我越抵触。比如短视频,比如抓眼球的文章,可后来听到何炅说,我为什么要刷这些东西?因为我要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我要学习。原来,我的抵触是因为我抗拒学习新事物。而那些热门的自媒体文章,我抗拒的,正是我写不出来的。
我想,对于我来说,需要不断清空自己,才能不断接受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