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刷到一本书《崇祯王朝》,讲的是崇祯皇帝和明朝灭亡的故事。因为之前看过《明朝那些事》,对于明朝的历史有些许了解,最近又一直在看儒学方面的书,以前看历史书总有一些问题想不明白,比如为什么皇帝要重用宦官、为什么要重文轻武,为什么忠臣总是被陷害,为什么古人那么重视祖制和礼仪?
其实这一切都要从董仲舒说服汉武帝废弃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尊祖训、守礼法就变得特别重要。因为孔孟之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了一两千年的时代变迁,很多礼法都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明朝政府内部出现了大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拉锯战,皇帝想要改革、励精图治,却处处受制于文官集团的礼制,导致君臣关系长期处于不合状态,万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
加上从宋朝开始,封建王朝为了防止军人当政,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越来越弱,一旦边疆出现问题,武将并没有指挥权,打仗竟然依赖后方毫无实战经验,也不了解现场情况的文官进行指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努尔哈赤一崛起,就可以把大明王朝推翻了。
看历史书,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叹,皇帝也好、文臣武将也好,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大趋势。即使强如张居正,经过十年改革,给大明王朝带来了短暂的中兴之势,但制度的弊端已经展现无遗,大明王朝注定要走向衰亡的结局。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虽然励精图治,希望能挽救大明王朝,但历史的车轮又怎会因为一两个人的阻拦而停下。
合上史书,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浮现在我眼前,他们早已不是想象中昏君或奸臣的刻板印象,而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为了明天和将来苦苦挣扎、拼命奋斗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传奇,所以能写进史书,让后人引以为鉴,而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活着平凡的一生,其实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