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孩子已睡,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此刻,寂静的夜只属于我,我也只属于我。
明天是第41个教师节,今天收到了几位家长和孩子们的节日祝福,感恩和感动、温暖和坚定,这让我又一次反问自己:为什么选择教育。
2015年9月,我进入教师的队伍,非师范专业、非数学方向,我却选择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岗位,当时的我只是认为自己理科生,当然数学有优势,除此没有多余的思考。幸运的是,我被分入乡镇第五中心小学,同事们鼓励我、帮助我,我从不会上课到和搭班抢课,那年教师节我这样说:“也许我不是最好的老师,可我一定要做最有爱心的老师。”
2018年9月,我来到一全,这所偌大的学校是我“教育梦”启航的开始,我们接受新理念、学习新课堂、创新新评价,还有一群同舟共济的姊妹,还有我们共同期待的教育梦,我在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间穿梭,仿佛习惯了晚走和加班,那时候我这样说:“教育就是无私的奉献,是勇毅的担当。”
2021年,小学部校长变动,更加成熟和有针对性的管理走进校园,那一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深入名家名师的课堂与讲座,用一个开放的自己去吸收百家智慧,我也因此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那时候我这样说:“教育是找到自我成长的模样。”
2023年,我走向市级赛课的讲台,我在课堂中有了自己的“模型课”想法,一堂别人都不爱选的计算课,成了我模型意识落实的落脚点,虽然当时准备也算充足,依然免不了自己参赛前的失眠,当时,王校长给足了我赛课的底气,一切任务全面路灯通过,那时我这样说:“教育教师课堂上挥洒的海水。”
2024年,工作室成员李老师也参与市级赛课,我们组建团队打磨课堂,一字一句、一笔一划间反复推敲,甚至我上了“先行课”,为课堂梳理了新思路,我也感受了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孕育一节课后的喜悦,研究数学问题后的通透,那时我这样说:“教育是扎根课堂,开拓创新。”
2024年秋,我轮岗到分校,面对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句句不标准的“老师好”,常常一句话、一个镜头把我拽会到曾经的农村校园,我在三年级播下了一颗颗种子,孩子们轻松地学数学、开心地玩数学、踊跃地讲数学……看得出他们对我的期待,仿佛数学是他们那款热爱的游戏般,我明白了:“原来,教育是唤醒、是兴趣点燃。”
2025年秋,我又回到了总校,离别一年的思念与离开一年的深沉相融,我有了更多的阅历和思考,在阅读中我积攒着新理念,我看中教与育的融合、看中课堂的简约、更看中学生的学,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应用,随着AI的广泛应用,我仿佛看到了未来教育该有的样子:“教育强国之梦。”
2015到2025,这是成长的十年,是自我发现的十年、是挑战自我的十年,我要感谢每一次寻找真正教育的机会,感谢那些曾经的无奈与迷茫,感谢多少次失落后的坚持,感谢无数深夜里的孤灯奋战,更要感谢那个始终相信教育能改变世界的自己。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再回首,一路而来的脚印是踏实而坚定的,其中,每一个选择都因热爱而生,每一步前行都因信念而勇,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需要用爱去唤醒,需要用智慧去点亮,需要用创新去引领,需要用坚持去守望。因为我相信,我的孩子就是每一个“中国梦”的种子。
十年之际,我不想犹豫什么,这是教育最好的时代,我更无需等待什么,坚守初心,不负热爱,以信念之名,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