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他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 — 歌德
在如今的各行各业中,“礼仪”俨然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存在,也成为判定一个人是否得体的标准,今天有幸聆听到河南师范大学刘安娜教授的讲座,课堂生动活泼,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刘教授由古至今,并结合当下的流行趋为我们从礼仪联系到教育,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礼仪”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不仅仅在谈吐举止,更是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扩充自己,多看书,多接触有营养的作品,在其中吸取精华,并为之所用,成为自己的东西,休闲时间,修身养性,锻炼身姿,真正的礼仪不是徒有外表,要与你这个人相匹配,刘教授在讲座中说到人的内在品质是“善”,而我们在“善”的基础上要“礼”从而适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当中。“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孟子对于爱的层次表达,而“礼仪”不也是表达爱的一方面吗,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是男人对于女人的礼仪。
中国做为礼仪之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作为中国国民,肯定是要从自身做起,从举手投足间,从言谈举止间把我们的文化展现出来,因而我们要学习,要扩充自己,无论是知识储备上,还是当下流行趋势亦或是待人处事的礼仪,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富有礼仪的人,会带给人美的感受。刘教授在讲座上,清晰的概括出了以下几点,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身容静。这几点不仅仅适用于我们教师,也适用于各行各业,适用于每一个人。
见人不可不饰,不饰不貌,无貌不敬,不敬不礼,是出自《孔子》中的一句话,衣着打扮,现如今也成为你是否尊重一个人,或者尊重一件事的衡量标准,这就告诉我们虽然不能以貌取人,但是得体的打扮,会对一个人加分,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因而作为教师,得体考究的配饰尤为重要。
人无礼则无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