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仲由,字子路。“女”,通“汝”,rǔ。
“诲女知之乎”,教你的都懂了?或,此句后标“!”,教你什么才是“知”。意思一样。
知道的就说知道了,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才是真知道。末句“知”或译为“智慧”。
泛泛的理解,就是不要不懂装懂。
可是自己对自己的知与不知也未必清楚了解。比如,明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考试却答不全。或者,不会答的题乱答一通,试图骗分么?
经典段子“不学ABC,照样闹革命”,我上学那会儿学校里在批判这个。可有同学拿无知当有趣,在不会做的试卷上也抄这一句。还有的写上“不可冒犯”的句子,老师不敢打叉,当然也不会给分。可能给个别教育,被老师“诲女知之乎”。过后消停,留下笑话永流传。
过去的老师特爱羞辱“不懂”的差生,责骂体罚都有,难道要学生知耻而后勇?反正这个效果并不好。本章也是孔子在教训子路,子路到死都没有改。但是,子路是“孔门十哲”,《论语》里子路经常遭师痛责,难道后人是评的反面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