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天,刚坐下想起来一天都没刷的微信朋友圈,刷一下感到工程非常浩大,几乎是一边恶心,一边又强迫症的刷下去,直到刷的感觉一天的量结束了,也没看到什么自己感兴趣的,基本都是直接划过去,现在回想好像基本都是微商广告,别的啥也没看到。但是依旧强迫的刷完,这个时间段大脑是放空的么?
其实这些玩手机的活动,看上去在休息,但是大脑并不能得到休息,你的注意是分散的。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得现象叫注意分散。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任何对象或活动上,并经常性地变换客体;或者心理活动处于松懈、缺少必要的紧张状态。
“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短时记忆也是有限的(知觉和反应容量有限),对过量的信息进行加工很容易导致大脑的运作进入负荷状态,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维状态,故为了更快地获得信息,大部分的浏览都是浅层、分散和浮躁的过程(选择性过程变快)。”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中认为信息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第一时间想知道所有能够获取的信息,比如明星的八卦,球队的胜负,知识的前沿,或者是身边人的动态。这一切似乎我们都会关心,似乎又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看见app上红色的未读信息标记会焦虑么?会不会想立刻点开,马上回复,仿佛每条消息都带来了几百万大单生意。忘记携带手机了就会担心会有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结果回去一看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些对于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的焦虑,也是当代的交流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压迫。
人的注意力是天生地容易被分散,因为在进化过程中,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过于关注某一件事就容易忽视身边的危险,所以会保持对周围信息的警觉,并随时转移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但是学会控制自己的专注力是一种成熟的行为表现,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率解决问题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而信息技术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加剧了我们对信息的焦虑,长时间地使用电子设备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容易被分散,也在让我们更加不容易保持专注力,最后是让我们的注意力比以前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