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活动仅仅是活动吗?它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只适合小学生?中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会不会耽误学习?“你好,寒假!”是不是只是让孩子做做家务,做做饭,拍个照片这么简单?开展这样的活动的初衷及教育目的是什么?这一系列疑问在《你好,寒假!》的第四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都能得到解答。
学生是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主体,学生的需求与智慧发展是寒假生活重建的核心,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和利益最大化是活动开展的初衷及教育目的。
在寒假生活(作业)的策划、实施、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与同伴、教师、家长、社区人事等合作的关键人。要充分的实践、交往、体验,深度挖掘、开发、利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帮助他人的能力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创新精神。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其全面发展需要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让梦想生长。
“你好,寒假!”给我的班级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在人们固有的认识中,尤其是中学生,开展活动就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是一名八年级班主任,我的班级从七年级开始就开展了以阅读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与平行的班级相比,我们班的活动要多于任何一个班级,但学生们的成绩却在稳步提升,学生也很快乐!纵向比较,到了八年级,迫于各方压力,我们班的活动也明显减少,但成绩反而忽高忽低,最明显的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七年级时高涨!
从班级内部看,也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激情、策划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领导力还是成绩,都要远远优于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同样,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更重视,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也越好!
比如,我们班每周故事会的策划人婧然,每周故事会的活动前策划、活动中记录、活动后总结,不仅没耽误她的学习,随着活动的成长与完善,她的能力也在增强,更为可贵的是她的学习力、反思力、领导力都在增强!
比如子涵,不仅自己能主动学习,而且每天催促妈妈完成假期的共读;比如家振,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意识,不仅自己要进步,而且带动了一个小组的同学;比如滢滢,不仅自己参加,而且还带着七年级的弟弟一块参加;比如翠雨组织的创意制作组活动,家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晓雨、静静和诗宇,在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善思;比如露露、运杰、金月动手能力明里增强。班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的积极参与活动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绩。反之,不积极参加活动或在活动中不积极主动的孩子,并没有因为节约了活动的时间而提高了成绩!同样在其他能力的发展上,这些孩子也低于积极参加活动的孩子。
正如董雪梅老师所总结的:“个人觉得“第四教育世界”活动的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我们现在是初二,明年面临中考,照理也处于紧张焦虑期。但是我们班期末考试语文90分以上8人,隔壁班2人,我们班均分86.5,隔壁班均分84,虽然都是我教的,但是在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上有较大差异。这是我教书28年中,学生和家长各方面提升最快的一届。四门学科中有三门超隔壁班,总分370以上和360以上,正好是隔壁班人数的翻倍。我们班组织的活动,因为经过了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大多能符合学生的心意,所以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加。活动感受和美篇作品的呈现,也有质的变化。甚至有时学生会倒逼我去深入思考学生当前的需求和前瞻思考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个人在这两年中,感觉工作很充实,活动有创意,在研究成果呼之欲出的时候,也很有成就感。”
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的的培养中,结合本班实际,我们能做哪些尝试呢?
能否基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促成作业的美丽转身,让作业不再是老师的烦心、孩子的烦恼、家长的纠结呢?能否通过假期作业的创新设计,反哺新学期常规作业的改革实践?能否通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建立寒假与学期初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课上与课下的校内生活,联通校内与校外的学习生活,以及对小学学程、中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做尝试性的整体规划?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班此次的“你好,寒假!”活动针对本班学生文强理弱的实际情况,由学生共同讨论,信宇同学主动申请,策划了“1+x”学习共同体,在大多数同学认为放假就是放松,就是放纵,而她却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当我问到她放假还在学习,很辛苦,开心吗?她却回答这样的学习很开心!在我询问到其他几个学习共同体的学生时,都感觉收获很大!这次的尝试对我启发很大,它的效果已经很明显地突现了:孩子的假期作业不再是老师的烦心、孩子的烦恼、家长的纠结。就连一直陪伴着共同体的孩子们的滢滢妈妈也说这个假期孩子们进步很大!当然,任何一种进步的前提是你真正的投入。在寒假的家访中,我走访了部分学生的家庭,也有申请了参加“你好,寒假!”各个项目组的,但由于并未真正投入开展活动,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变化,甚至有的同学连正常的生活规律都被打破,更别说提高寒假的生活质量了!
我的新思考:基于“寒假,你好!”的成果,能否推而广之,惠及更多的孩子?
1、怎么维持学习共同体同学的学习热情,催化并有效推进学期中的学习生活?
2、怎样使寒假生活的设计理念更加突出班级特色?
3、怎样使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无缝对接,促进校园学习的良性循环?
4、怎样让更多的乡村家长了解、理解并参与到“你好,寒假!”活动中,真正实现多力驱动?
5、怎样推广“你好,寒假!”的研究成果,让更好的家长、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