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莫名其妙心情不好,决意去看电影。朋友推荐的迪士尼的《心灵奇旅》。迪士尼的电影大多追求真善美,符合现在的心情。
《心灵奇旅》讲述的是一个痴迷于音乐的大龄单身男士,似乎他这一生平淡无奇,唯一 的不平凡应该是他从没成功过。他一直想成为音乐家,可惜从没有得到机会的垂青,每次总是差一点点。终于,有一个和著名音乐家一起演奏的机会来了,可惜他掉入下水道,灵魂和肉身分离,而他拼劲全力想要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很有意思,颠覆了一般而言的天堂地狱,而是灵魂和肉身分离之后,走在去往生之彼岸的地方,进去之后就代表彻底死亡,不可回头,但是如果回头之后就就是生之来处,代表人的初始状态,形成性格的时期。而在我看来,人生就是通往生之来处和生之彼岸的一条路,路有多长,有多宽,有多丰富全在于各人,但是人还是大多都一样,从生到死,按着道走,不可回头 。
只有本电影的男主角,在死后还惦记自己成为音乐家的机会,拼命想要死而复生 。生和死其实很多时候很简单,因为你无法操控,无法避免,更无从选择。但是本来已经死了却挣扎想要复生,就会很复杂,因为你尽可能地抗争,可是有的时候却无效。就像《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些身患重病的人,就算拥有顽强的毅力,就算拼尽全力全力抗据,最终仍然是输得彻底。
人固有一死,那生得有必要吗?生死无从选择,那生命有意义吗?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困惑,就算看了很多电影,读了很多书,我也没办法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问过很多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回答:使命;有人回答:丰富;有人回答:情感;有人回答:权势;有人回答:出人头地……这些都是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不管哪种回答,应该都是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综合体现。细细想来,我可能在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为“生”设定了目标感和方向感。生就一定要有目标和方向吗?生就一定要有意义吗?我又迷茫了。
回顾我的过去,我似乎在别人眼里活的很精彩,到过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甚至还读了很多书。可是,我依然觉得自己的人生缺了点什么。那是什么呢?或者,我也需要跟男主角一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一下我的人生。小学学习好,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学习,但是小朋友羡慕我学习好;初中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但是不敢说,后来才知道他也喜欢我;高中的时候遇到了事,消沉,也不好好学习了,希望躲在角落,不被注意;大学深深的自卑感让我觉得我应该更努力,我在不断提高自己;毕业后我很努力工作,但是身边朋友依然很少……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在我自己日渐扩大圈子里,被自己的日渐丰富的思想给桎梏,同时,这些增长也给我自己对外部的了解和联系戴上了枷锁。这个枷锁,就是我画地为牢的边界。
前天,一个朋友说,人要看清自己的边界。你要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比如你在北上广打工,但是你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那排名在前的20%的人,那么你不如回到昆明,回到二三线城市,说不定你就已经是那10%的人了。一个人,你要有70%的稳定,30%的不定,这样子才能既心安又不被禁锢。如果没有稳定的部分,那你会迷茫,会心慌;如果没有不定的比例,那你永远只在一个地方,容易止步不前。说得特别对!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注视、认可,更需要舞台、掌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来说,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个是出人头地,一个是落叶归根,这很多时候是文化属性的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需要被别人看到、被认可。否则就像后来的22号,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自我怀疑,最终变成了迷失的灵魂,真正的自己被内心的怪兽所吞噬。因为需要高光时刻,所以男主角才那么执着于和著名音乐家一起表演的机会,哪怕违规,违法。可是,拼了性命和一切得到的机会,最终如愿以偿的时候,自己又有什么变化呢?似乎又没什么变化。在舞台上接受掌声,回家乘坐高铁,一个人在熟悉的家……似乎变了,人生成功了,可似乎又什么都没变,还是一切熟悉的环境,一切熟悉的生活方式而已。那你还有必要执着吗?还有必要追寻吗?如果追寻的话,你应该追寻什么?
最喜欢电影里音乐家讲的故事:一条鱼一直想要寻找大海,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大海回答说,其实你一直就在大海的里。或许,一直想知道的生命的意义,就在生活的本身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目标和方向,而在于你对生命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享受。
是的,一切问题的答案,就是不断追寻对生活的炙热,点燃对生命的火花,然后,珍惜当下,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