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忐忑不安,有人干脆躺平,但紧张、焦虑、小失眠是普遍现象。
那,古人是怎么参加高考的呢?
春秋:
贵族,不用高考,坐等世袭官帽。
平民,羡慕、嫉妒、恨,没办法。
后来有人办私学,尤其是孔子大学,有教无类,只要交十条干肉皆可上学。优秀生,老师直接推荐做公务员,冉有、子路、子游、子张……都被推荐当了官。其他,也开班带学生呗,读书人生存肯定没问题。
战国:
有一个后起之秀叫秦国,升职加薪,靠军功。战场上砍头多者官位高,前提是活着回来。战神白起就靠砍头专业户一路狂奔飙升滴。
汉朝:
有了察举制,地方官员有举荐本地优质人才的权力和责任。
主科是举孝廉,具备孝、廉这两种优秀品质,优先录取。董仲舒、司马迁、张骞、苏武……都是被举出的名星人士。
但跟现在的某宝刷信誉、朋友圈集赞投票一样有弊端。如,有钱人花钱买通地方官,当官的举荐自己的远亲近邻……最后,以营私舞弊收场。
两晋南北朝:
选官靠“九品中正制”,含着金钥匙出生一切都不是问题。尤其是王谢堂前燕。
平民百姓出士当官,比登天还难,所以也没有高考的压力。
隋唐:
隋文帝开创高考制度——科举制,屌丝们有了逆袭的希望。
唐朝增加了考试科目,但网红科目是诗赋文章。
士大夫和money多的人可买通阅卷老师,寒门学子身心俱寒。
宋朝:
宋朝杜绝拼爹,开启防作弊系统。一是密封名字,二是找人誊抄,亲爹也认不出亲儿子的字。所以,才有了欧阳修、苏东坡、包青天等绝世高手登科,才有了榜下择婿的风俗。
元朝:
虽然继续科举考试,但北方民族考不过汉人,于是有了左右榜制度。
左榜是汉人,考题难;右榜是草原民族,考题易。
公平不公平,你懂的。
明清:
科举制度更完善,路途更遥远。
县考、省考、会考,最后殿考,考试内容虽然只写一篇作文,但格式严格要求,内容不出四书五经,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八股文”。
考试有多难,你看看“范进中举”就知道了,一个个小鲜肉都熬白了头发、胡子、眉毛,甚至有的疯了、有的……
泡妈的高考时代:
人人都有机会报名参加考试,但大学少,招生有限,还得经历初试、预试,才有机会赢取高考资格。内容麻,和现在的你一样,分文、理。
如今:
大学乌央乌央多,招生年年递增,防作弊系统越来越先进,公平考试,公平竞争。
最后,祝愿明天参加高考的你,锦鲤附体,考的全会,蒙的全对,旗开得胜,金榜题名,成功上岸,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