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
这句话曾经引起过不少人的共鸣。
与在欧美相比原生家庭的概念在中国更有市场,这也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受文化水平也快速提高。自然家庭代际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剧变。
爷爷奶奶一辈的勤俭节约,在那个时代保障了人们的生存,铺张浪费的家庭真的可能会饿死。因此到父母一辈都还保持着很多旧习惯,比如洗脸水要留着冲厕所,超市的购物袋要收集起来当作垃圾袋用等等。到了在这个物质充裕的年代,很多年轻人却对这些习惯感到无法理解,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案例表明原生家庭中,父母对贫穷的恐慌也会传给孩子。
最近看到一个心理咨询案例。来访者小帅出生在农村家庭,父亲从小贫穷,受尽了底层的痛苦。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可以通过儿子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
父母的期待在现实的体现就是,儿子只有考全班第一的时候才不会被责骂,没考到就会遭到冷漠甚至体罚。小帅每次考试没有拿到第一,就会非常焦虑和恐慌,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下饭。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儿子。小时候小帅和朋友一起玩,小伙伴每个人买了一把玩具手枪。小帅也回家问父亲要钱买一把,却以不要乱花钱为由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长大后小帅经常把自己童年的习惯迁移到其他场景中。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业绩争第一,如果没拿到第一就会焦虑失眠。可是人不可能永远是第一名,业绩排名起起伏伏才是常态。小帅大多时间的生活都在恐慌和焦虑中度过,严重的时候靠药物来维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他还经常把与父母的关系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一次他去理发,理发的时候理发师频繁中断接听电话。小帅心理几次都想跟对方说,能不能专心理发不要接电话,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觉得如果不让对方接电话,自己就是那个不通情达理的坏人。但是不说他心理又很难受,觉得自己是一个懦弱的,谁都可以欺负的一个人。理完发后,这种难受持续了一周时间。他的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看到这里,也许验证了开头的一句话,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有部分人会想要抱怨原生家庭,哀叹自己没有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命运的安排。
但是不要忘了,谁也没曾逃过时代的变迁。好在,人是可以改变的。
随着科技技术、人口结构、通讯方式的变化,人们生存的环境也在随之改变。过去的经验在现在不适用,同样现在的经验也不能应对未来。人需要不断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改变始于痛苦和觉察。
假如你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很幸福,那么你是不需要改变的,难道要变的不幸福吗。只有人的需求没有达到,感到焦虑和痛苦的时候才需要改变。这个时候也许是环境变了,或许是自己年纪增加了,肩上有了更多的责任。当自己觉察到需要改变的时候,就会主动寻找资源,这个时候人就在成长。
改变就是获取新技能,新习惯的过程。所以抱怨不如改变,生气不如争气。曾经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引起过多少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