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经常给自己立下 Flag,但是事后发现往往没有达成。不知你是否感觉要做的事情很多,却拖延很久,不愿去做?
相信这是很多人被困扰的问题。
客观地说,有时候确实想做,但却没有时间做;而有的时候,明明是有时间做,但就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想开始。我们这种不断纠结和苦恼的情绪,常常将自己陷入内耗,从而恶性循环。
以我来说,我是一个间歇性努力、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容易很快被人和事点燃激情,想学想做的事很多,但是坚持一段时候以后,热情和斗志殆尽无遗,便停止放弃了。
那么,能否有一些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克服惰性,每天能量满满,自信满满,实现我们的目标呢?
我们要明白,上述状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压力大,自信心不足,二是有点惰性,行动力不够。
庆幸的是,我自去年年底参加一个写作训练营以来,在小伙伴们的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凶猛行动力的感染下,我开启了自由书写的生活,逐渐养成了每天记录生活和学习感悟的习惯,至今已经坚持日更百天了。
根据我所学所知,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有效的小方法,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摆脱做事拖拉磨蹭的陋习,成为每天成就感十足、自信满满的小成功达人。
01 做好准备,快速启动
第一,20秒启动原则。这是心理学家肖恩. 埃科尔提出的,即如果一件事需要启动能量大于20秒,那么这件事就很难启动,如果启动能量小于20秒做起来就很容易。
因为准备时间越长,大脑消耗的意志力就越多,所以我们要经常跟自己的心理玩一些小游戏,调动和利用“三分钟热度”,为我们养成微习惯助力。
第二,化大为小原则。即任务要小,启动能量要少。这是从20秒启动法则顺理得出的。对于大任务可以细分成很多很多小任务。比如,每天看1页数,每天写200字,抑或是每天锻炼10分钟,孩子写一行字,读一段课文等等,让完成任务不再难。
第三,加入小仪式或静心环节。这就是说,在一件事正式启动之前,要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或者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的小动作。比如,喝口水,吃点水果,上厕所,说句鼓舞士气的话语,等等,都是从心理上赋能,或者让自己静下心来,提示自己马上要开始一项新工作了。
02 列任务清单,按序完成
第一,列清单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一个清单,并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排列,也可以兼顾任务的重要性,区别对待,让任务视觉化或可视化,避免占用大脑记忆的空间,减少能量消耗。
并且对每项任务拆分为若干小任务,每次只完成一项小任务,分开多次完成小任务。这样有助于先完成,消除心理压力。树立完成胜过完美的理念。
第二,清单顺序基本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调整,清单中列举的事项顺序要逐渐固定下来,有利于形成事件完成顺序的习惯,不再让大脑再消耗能量来记忆顺序。
这样天长日久,就可以形成一项完成后就自然知道下一项任务是什么,不但能养成按计划做事,且有条不紊的做事风格。
03 清单打勾,获得即时奖励
对完成的每一项任务,可以再相应项目上及时打勾,以示完成。更重要的是,这是给自己一个即时肯定、鼓励和正向反馈,这一动作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来自内心和外界的肯定和赋能,增添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种即时反馈的做法在很多线上场合经常使用。比如,在线回答一系列的测试问题时,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小程序的人性化设计,即每次回答完一小题,就会有类似叮铃一声:“恭喜你,又成功闯关一次!”
如此,对完成每一道题做及时回应,便鼓舞你奋勇向前,继续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看似工作量很大的一组测试题,就能坚持回答完毕。
当然,不仅可以用打勾的形式,也可以画一朵小花花,竖个大拇指之类的图标,甚至也可以有文字或语言类的由衷赞美:“我是最棒的!”,“我太棒了!”………
总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都能帮助我们克服惰性,鼓足干劲,去完成预定的任务,最终获得成就感,身体便分泌内啡肽,从而带来快乐,打勾等动作又强化了快乐,而快乐进一步引起期望,期望日后能完成更多的任务,赋予了正能量,形成了良性循环,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逐步实现预定的既定的大大小小目标,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