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人才会烦躁,孩子只会善良的回报

昨晚10点半,我在写睡前笔记。

我的自责让我愤怒


啦啦躺在我旁边跟我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写完?” 我感觉有被催促的感觉,心中有些烦躁,但还是耐心的说:“我是不是有打扰到你,如果有,你可以去外面睡啊。” 啦啦说:“没有,我就想和你一起睡觉。”

过了一会,然后她说:“我好困啊,妈妈。”我就更烦躁了,因为我感觉已经很晚了,我还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考虑到孩子。这种自责让我烦躁和愤怒。

啦啦自顾自的说:“今天有个小朋友手指头挖我鼻孔,然后把手放进我嘴里。” 我停下来,问:“那你感觉怎么样?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啦啦说:“我不开心。” “那你做些什么呢?” “我忘了要做什么了。” 我看了看她,看到她好像知道要怎么做了。话题就终止到了这里。

孩子的善良和依赖让我感动


我写完日记,啦啦已经睡着了。关了灯,我辗转反侧,开心的是我有了新的觉察,我的自责让我感到愤怒。同时也被啦啦的善良感动。我的烦躁并没有影响和伤害她,她依然相信妈妈是爱我的,我是被保护的,我也不生气,困了我就睡觉。

又有多少孩子没有能够得到父母直白的表达,又有多少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无论我们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自我成长都是必学的一课。


假如我们成长在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中,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小小社会,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子的鸟都有。” 有的暴躁,有的吝啬,有的热情,有的冷漠……这个环境不再是温暖的,有爱的,你可以认为是个奇怪的,多变的,难以理解的,也可以认为是有趣的,新鲜的。

再假如我们成长在一个冷漠,被忽视,被暴力,被指责,批评,高要求的家庭中,从幼儿园起,我们也要开始接触不同的人,我们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样的模式,都会给我们带来些许伤害,我们害怕,恐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直到有一天,我们幡然醒悟,要么选择奋勇改变,要么选择继续忍受这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继续生活,要么选择结束生活,心死或者肉体也跟着消亡。

每个新出生的生命,都是柔软,善良,灵活,无条件爱着父母的。作为父母,我们也在给与我们认为对的,最好的。

这一世的缘分,我们共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