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果的认识,我们是从谁的视角出发,建立的因果联系开始的。
例如:小黑感冒了。
小黑的视角:因为现在感冒的很多,所以我被传染了。
妈妈大白的视角:因为小黑穿得少,得瑟,所以被冻感冒了。
爸爸大辉的视角:因为小黑打球回来热,直接脱衣服,所以ta感冒了。
我们为什么会习惯建立因果联系?
我的解释,我们需要确定感,确定谁为这件事负责。这些联系可以无中生有,凭空建立起来。还记得吗?这里是有经过科学研究的生理学基础的,我们一秒睁眼看世界,二十七小时脑补世界的样子。
当我们为谁为这件事负责的“问题”争执时,忽略了我们目前最重要的点是“治疗小黑的感冒”。
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孩子厌学,所以ta懒。因为孩子撒谎,所以这个孩子人品有问题。因为这个人长得漂亮,所以ta是好人。因为孩子不出门,所以ta有病。
我们经常习惯于在事物间建立因果联系,怎么跳出因果思维?我自己的经验做法是尝试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比如,因为孩子厌学,所以ta懒。这里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我想要什么?我想要帮助孩子缓解厌学情绪。怎么缓解?首先需要打破这个因果思维,看到孩子厌学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ta不知道为什么上学,缺乏动力;ta成绩不好,一直被否定,自我效能感低;ta和同学或者老师出现矛盾,不知道如何处理;ta被霸凌;ta的兴趣特长点就是不在上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