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艺术》D3--设计学习

范围:操练|互动|完结

开始 更新(碎片)
2016-2-10 23:15:15 2016年2月11日00:07:44
  • 笔记思考
  • 读了多少?
  • 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 书中的内容和自己有什么联系?
  • 哪些拓宽了自己的知识?
  • 哪些能促进自己的行动?

“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搬运、叠合’,而在于‘重组、构建’。”
“所谓学习,本身就要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不够让人闭塞,深度不够让人只得皮毛。所以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尽量去找最经典、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深度解码、模仿参研。”


游戏化学习

  1. 提供即时和丰富的反馈,包括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如Wii)。
  2. 营造动态和多变的情境。即便使用一些简单的随机性设定就可以使情境变得复杂多变,这样玩家就不会因单调重复而感到枯燥。
  3. 适度的挑战性构成对学习的激励。挑战的难度随玩家的经验和成就而逐渐上升,使其既不会因挑战过难而严重受挫也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兴味。

。法国教育学家安德烈·焦尔当(André Giordan)「构成学习者思维独特性的并非是他所录入的观点序列,而是他有能力启动和调用的关联」

十种学习方法对比

十种常用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比较

问题:一个有追求的学习者如何在自学时进行知识的操练?

  1. 操练的意识。他明白操练的重要性,懂得主动和积极地进行知识操练。
  2. 操练的方法。可能是受别人的启发,或者自己的探索领悟,总之他知道选取合适的方法对自己所钻研的领域进行操练。

原则: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

操练

  • 写作

一篇文章要被人读懂、要把人说服,需要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依据,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都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准才行。

  • 游戏式操练

游戏的参与者则自愿、自主地「假装相信」自己进入了这个构造出来的世界。这种「假装相信」使得人们完全投入其中,乃至扮演起其中的角色,他们沉浸在这个世界里,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主动维护这个世界的秩序。

思想实验,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景,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景中的变化。在这样的操练中,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领悟。

知识的跨界与融合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效果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 知识的迁移|计算机编程和绘画,一个是抽象思维,另一个是形象思维,在常人眼中,根本不可能联系到一起。而格雷厄姆却找到了这两者间深层的关联,且说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 印证|把很多知识的「原子」激活起来,为潜意识阶段的思考提供素材,然后在潜意识阶段,这些原子就自发游行碰撞,在脑中快速组建各种各样的组合,并且这些组合之间相互竞争,直至最佳的组合自动涌现出来,上升到大脑的意识层面。

  • 互补|我们可以对同一个议题,找到完全不同视角下的论述,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对这一议题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 推荐阅读《黑客与画家》

小结

  • 知识就是一碗汤需要你随机搭配佐料,任其碗内自行溶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