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我命中的人(读书笔记)

/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我命中的人

第二章:孟子 庄子

第三章:庄子之风

第四章:鲁林之争

第五章:东西方不同步

第六章: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七章:驳虚假旅行

第八章:家庭理想

第九章:结束语

————

【我命中的人】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写道: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他举例说苏东坡读庄子文章时的那种兴奋和似曾相识,戏言苏轼是庄子的转世。

其实是否转世并不重要,林老的意思是爱好文学的人必定会找到一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前人,这种知己的缘分并非在茫茫大海中觅寻,而是在机缘巧合中相遇,即使你不去找他,他也会跟随在你身边。

任何一位作家的思想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总会受到前人影响,所以有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拿儒家来说,孔子之于周公,子思之于孔子,孟子之于子思,接下来再是董仲舒、朱熹等等,每一位学者都是在古人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而成的,或继承,或引申,或总结,或变化,而非孤伶伶的独立。即便是被古人视为异端的李贽,也是在王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变化而成。

充满诗意的庄子则一直被浪漫派所尊崇,阮籍、陶潜、李白、苏轼、袁宏道、林语堂,逍遥悠闲,殊途同归。

更不要说西方的作家了,荷马、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还小吗?可见寻找心意相通的古人何其重要!

我也找到了要寻觅的人,

中国古代作家有罗贯中、庄子、苏轼、司马迁、施耐庵等人;

中国现代作家有金庸、倪匡、陈舜臣、黄易、古龙等人;

外国作家有卡尔维诺、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安徒生等人;

动漫界有手冢治虫、宫崎骏、约翰拉塞特、王欣太、今敏等人;

中国电影界有周星驰、陈凯歌、姜文、李安、张艺谋等人;

外国电影界有蒂姆波顿、韦斯安德森、诺兰、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等人。

上述的诸位,都是我非常喜爱的艺术家,他们在各个领域影响着我的成长和未来,但论到和我心意相通,在思想上达成一致,看其书如同和亲切的朋友一起聊天的,首推是林语堂。

我妹妹喜欢李贽,看到他的“离经叛道”就兴奋不已,觉得找到了知己,我很能理解她的感受,因为我也有个这样的知己,林语堂说出了我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

【孟子 庄子】

我接触林语堂是因为朱光潜。读《朱光潜谈美》,听其介绍,中国有一位幽默大师,不仅是文学的幽默,还是人生的幽默。向来喜欢幽默的我,很快就被林语堂吸引了。

看过林语堂的散文后,方觉相见恨晚,我认为林语堂的人生观就是“善良快乐有理想地活着。”我曾和人聊天,说我以后教育小孩,只须要让他记住三个词语:“善良、快乐、有理想”。林老之所见,竟如此与我同!

初读林老时,赫然映入眼中的是“孟子”“庄子”大名,我心中一震,为何是他两个?为何没有孔子?

仔细看这一篇,“谁最会享受人生?”

紧接着,第一,“发现自己,庄子”;

第二,“情智勇,孟子”!

后面还有子思、老子、陶渊明……

但我已没心情顾及他们了,因为当时的我把此二人排在诸子百家喜爱榜的首位(现在有一些调整,依序为庄子、孙子、墨子、老子、孔子、孟子)。

我认为孟子是儒家精神的亮点,而庄子则是道家学说的光辉。

儒家和道家组成一个数学的时空轴,儒家属于y轴,道家属于x轴,儒家讲的是高尚,道家讲的是广阔,儒家追求道德境界的无限高,道家追求自然境界的无限远,而两者交融则形成了无穷尽的平面图形,其高其远均不可测量,儒家的美与善结合了道家的天然自由,就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完美人生。

用实物来比较,喜马拉雅山可比喻为儒家的丰碑,而珠穆朗玛峰就是孔、孟的境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山下爬到了道德的最高峰,此乃何其卓绝的事业?故人们称之为圣人,正是在赞叹其丰功伟绩的壮举!

普通人或仰望于山脚,或停息于山腰,止步于半途,真正能够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并不多。但也确实有人登上了山顶,这项事业虽然巨大,但也有完成之可能。

相比之下,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境界,则犹如广阔的地球。山峰巍峨屹立,虽然高傲,但极目远眺目,也能窥得其貌,知道“仁义”二字位于何处。而庄子化身于无限的自然界中,圆形的地球周而复始,不着边际,肉眼无法望穿,人们想捕捉庄生之迹而不可得,只能在秋水上遨游,聊以想象先生的飘逸。

攀登山峰需要勇气,费劲身心,人们在不断追求理想,挑战自我,最终获得一份无限的自尊及良心的认可;而遨游地球看似轻松快活、自由自在,实际上漫无目标,人们在快意潇洒的遨游和扑朔迷离的寻找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并没有圣人在某高点静候君临,而需要你自己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独自摸索。

在我看来,道家的哲学境界高于儒家,然而我对儒家也十分着迷。在道家身上寻找不到那种理想主义的激情,那种士为知己者死、舍生取义的主观情绪。道家把人当成万物的一员,而儒家则把人当成人这个特殊的生物来看待,所以才寻找到人性的四端,阐发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儒家讲“抓住”,道家讲“放开”,看似是相反的哲学,其实说的还是一回事。儒家要抓住的是人的仁义礼智,是做人的根本良心;道家要放开的是功名利禄,是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二者看似矛头相向,其实都是在追求天地间人性的真善美。

在道家的大前提下学习儒家的仁义精神,乃人生一大快事,应结合两种学说的优点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智勇又阔达的人。

若用新世纪音乐比喻孟子和庄子的精神,我首推姬神和班得瑞。姬神的歌曲斗志昂扬,多用于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香港的电视剧主题曲,充满振奋激情,犹如孟子对人生的希望和憧憬;而班得瑞的曲风悠扬,清新自然,出自于纯净的自然山水,让人身临其境,飘逸安灵,在浪漫中寻求永恒,充满了快乐与宁静,正像庄子对生命的喜爱和敬畏。两种风格的音乐我都百听不厌,我对于生命中的积极与阔达同样热爱,对儒道两家的优点能够心领神会。

有人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就是以屈原般的热情去追求庄子式的境界,是典型的儒道结合,李白很想仿效范蠡、张良那样,能够不负自己的才学和抱负,为世间万民做出一份贡献,在人间留下自己的足迹,然后飘然隐去,不贪图人生荣华,过自由惬意的生活。而他也做到了,虽然在政治上不能一展抱负,但是在文学诗歌方面则成了全世界闪耀的明星,不枉他满腔激情与天赋才华。

舍生取义的孟子学说,逍遥阔达的庄子学说,成为我人生航程的指南针,引领我去开辟自己的新航路,而遇到同样志向情趣的林语堂老先生,怎能不让晚辈开心呢?

————

【庄子之风】

我曾去鼓浪屿林家旧宅探踪凭古,在那里与他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林老不喜欢西方逻辑学的专业化语言,取而代之是一些简单易懂的句子,他说:

“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

林老字字珠玑,善用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描述一番意义深刻的道理,就像品茗一般,初入口中,略显清淡,细细品读则回味无穷。

林老不喜欢西方过于理性的逻辑思维,而喜欢中国式的这种写意人生。在许多文人眼中,中国的庄子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体现于其人,而且在思想境界上也罕有能够与之匹敌的人物。

当代学者周非的《诸子百家大解读》中谈及庄子,认为在近代中国,庄子被解成八块,这八大派学说都以庄子为参照,用来验证自己的理论,他谈及此处,大发畅想,言庄子何限于此八点?在林老的心中,庄子也是无限的,他的人生观深受道家庄子哲学的影响,乃至于其处事风格也贴近于彼。

我在读梭罗《瓦尔登湖》时,隐隐感觉到庄子之风,认为梭罗算是西方深受道家影响的代表了,而周非则言梭罗的自然主义所占比重并不多,无法与庄子相比。

西方能够重视和接受庄子的思想,就已经是全人类的共同喜悦了,无须精确衡量他掌握了多少,读懂了多少。中国人学自家文化,也未必能完全读得懂,何况是有着文化隔阂的异国人呢?只要大家都去追寻真理,至少是影响自己心灵天空的思想,就已经不错了。

————

【鲁林之争】

民国时期有鲁迅和林语堂之争,两位文学大师、思想大师,又是曾经的好友,却最终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了分歧。

鲁迅是位斗士,宁折勿曲,所拥有的是“情、智、勇”的精神,这就是林老对孟子的三字总结,其实也代表了鲁迅的风格,一股具有汹涌气势的呐喊。

而林老更像庄子,去发现自己,发现生活,最终与生活合为一体,就如庄子一般遨游于广阔天地之间,他要的是一种阔达的庄子式寓言的精神,一种幽默的人生。

而鲁迅认为中国是不存在幽默的。他无疑是人类战斗精神的典范,却忽视了生活的本质,乃至宇宙的客观规律,我敬重鲁迅,但更支持林语堂的放达。两位伟人虽走着不同的道路,却殊途同归,同样是宣扬中国民族精神文化的大师。

————

【东西方不同步】

林语堂《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都写于1935年以后的美国,他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的工业化社会景象和欧洲独裁者的狂热极端统治,这使他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实,就觉得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精神的精妙。

中国人侧重感性,关注生活,表现和谐与情趣,善用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则难以出现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不易导致当年美国的精神崩溃。

那个阶段,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和矛盾时期,既是科技发展的迅猛阶段,又是贫富分化、信仰危机、精神匮乏的萧条阶段,所以当时的美国人看到了林老用英文写的这两本书之后,疯狂地抢购一空,对中国文化深深敬仰和向往,甚至出现唐人街上每逢中国人就脱帽致敬的趣闻。

可见,林老的文章于时于地十分适宜,在当时的西方可谓一针见血,让他们感受到西方生活的空虚和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然则,现在我们再来读这几本书,发现不再只针对西方社会。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建设时期,全球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了与当年欧美相似的精神匮乏,现在人越来越现实,活在金钱圈套中,社会充满不公,文化成为快餐,虚空与无聊充斥着现实的人生,更多的人不愿再面对现实,而选择了逃避与虚度,这种种的弊端到底归罪于何处?

我们正走着与七十年前的美国相同的道路,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而林老的书当时针对可怜的美国人,今时今日则用到了自己身上。

当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等现代小说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国人们也像灵魂附体似的充满了对这些思想的接受吸纳以及狂热追求,大家也都在一张张被束缚的网中苦寻自由,在无意义的等待中追问生命。

这就是历史规律,中国人的哲学被当年的西方人赞赏,当年的西方思想又成为中国人的教材,东西方文化从此不再是互相撞击和敲打,而已经成为一种互相抚慰对方的良药。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伟人,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同样是古希腊的伟人,是西方形式逻辑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他们基本属于同时代的人,是东西方的哲学界同时亮起的两颗闪耀的星光。

但两对哲学家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人较为感性,希腊人较为理性。中国人的哲学建立在对生活的感悟上,西方人的哲学则建立在对真理的追求上。

作为精通东西方文化的作家,林老在很多本著作中有涉及到对两种哲学的看法,他明显偏向于中国哲学,认为这是近情的,贴近生活,充满人性,可爱,与众不同;不像西方人那样或者追求唯精神和意志的唯心主义,或者追求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较为生硬古板,缺少对生活本身的热爱,没有中国诸子那么亲切。

故而,林老并不喜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我猜想,林老应该也不太喜欢墨子,他是中国逻辑学的创始人,学说中断了两千年。

相比而言,袁腾飞老师比较喜欢西方人的哲学。他与林老一样,都是去过西方见过世面的人,但两人对哲学的态度则完全不同。袁腾飞虽然很幽默,但他却喜欢西方科学化的哲学,认为墨家的哲学被中断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而远羁美国的林老则认为老祖宗的东西亲切自然,具有生命力,就像他写文章一样,运用那些最熟悉不过的文字,而不去翻阅艰辛的逻辑学词典,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谢林、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更是让人头皮发麻。

我也略翻过他们的书,确实不容易看懂,就拿美学著作来说,黑格尔和朱光潜的书我同时拿在手中,随便翻了几页,立刻决定买《朱光潜谈美》,而将黑格尔的《美学》弃之于书架上,可见对于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西方的哲学书籍确实太高深了!

相比之下,我也更喜欢那种具有大师风范的文字,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让人明白深刻的思想。庄子和伊索都属于这样的人,林语堂的小说也似乎比徐志摩的诗更能让人容易理解。

虽然如此,但我在对待中西哲学的问题上并不赞成林老的看法。我认为不能偏颇于感性的思想,而去排斥理性的哲学。人本主义哲学和科学主义哲学同样重要,甚至西方反理性的后现代哲学体系也并没有什么错误。

产生不同的思想争端正是思想界的需要,先秦诸子何以能够百家争鸣?正是因为在一个时代的不同阶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见解,它们在大讨论中的激烈撞击正是去伪求真的绝佳途径,让思想进步就必须存在多样性的可能,这本身是庄子《齐物论》中的精髓所在

可惜庄子这位大智者却提出了“绝圣去智”的主张,他反对圣人及智慧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犯下了逻辑错误,更何况批评儒家本身就是不具有包容性和不承认多样性的表现,而对于一个承认万物多样并且支持个性的道家学说来讲,这样的错误是他不应该犯的。

把庄子的错误引申到林老的身上,我认为林老反对西方逻辑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是我与林老的不同看法。对于异于自己思想见解的观点,我们还是尊重它们的存在比较好,这样才能更加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

————

【驳虚假旅行】

林老在《旅行的享受》一文中继续阐述着他对放浪者的热爱。为了能让流浪者的生活得到最合理的解释,他不惜要来反对三种现代人最为普通的旅行方式,并称之为“虚假旅行”。

我虽然佩服林老的独特见解,但是他过于美化了人世间的阻碍力,本来是具有大气阻力的自由落体,他却将这些阻力通通不计,急忙给大家讲述他心目中那个真空的世界,这又是我与他意见相左之处。

他说第一种虚假旅行,是旅行以求心胸的改进。

每个人的心胸大小都和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成长教育环境以及个人性格有关,不是人人生出来都是屈原、庄子、李白、苏轼的,而且就算是浪漫主义诗人,也都有被束缚的困苦和生活中的碰壁,就拿林老最为赞赏的陶渊明和苏东坡来说,他们本身的仕途都出现了问题,最终才走向了退隐山林的放浪者道路,他们是在不断生活中寻觅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归路,而非生来就选择了与自然为伍。

可见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成为流浪汉的,完全能摆脱社会带给个人的枷锁的人本身就没有多少,如果此时他们还不去以旅行改进自己的心胸,那么要如何才能净化和进化自己呢?

第二种虚假旅行是为了谈话资料而为了日后夸说。

我敢说,大部分旅行者都会抱着此种目的去旅行,但却不一定是“夸说”,也许只是一种分享呢?谈话资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也可以专门去追寻,很多作家都在奇异的境地搜寻灵感以完成自己的创作,他们不满足于在书本或电影中获得的知识,而要自己去采集信息增广见闻,也许是为了谈资,也许是为了创作题材,也许是为了灵感的涌现,如何哪种目的,都是在采集资料,与改进心胸相比,增加素材显得更加实用,也可以说成是有目的的旅行。

皮克斯公司每拍一部动画电影,都会下工夫去采集资料,在拍摄《飞屋环游记》时,公司的大部分动画师都启程去南美委内瑞拉的瀑布峡谷作实地采风,他们不仅在当地作大量的速写,而且还研究当地的地貌和水文特征,更难得的是,他们把这次考察当作一次真正的旅行和探险,卸下城市人的身份,抱着一种“流浪者”的心态,把自己当作动画中的老人与孩子,返璞归真地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之中,体验他们的真实心境,以便能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可见,为了谈资,为了实用资料而去的旅行并非虚假,反而一样可以妙趣横生,工作娱乐两不误,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工作方式,在娱乐中体验工作,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学习与创作同时进行,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种虚假旅行预定了浏览程序的旅行。

在林老眼中,只要预先制定了旅行计划,就好像自己被圈套困住一般,必须要完全按照计划而来。其实计划也是一种娱乐,可以当作前戏来看,是一种对旅行的向往和期待,爆发出欲得而未得时的热情,这本身就是乐趣之一,不仅仅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能得到快乐,就是旅行前的展望和旅行后的回忆,同样可以成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我之看法,林老所说的三种虚假旅行都是现代人去选择旅行时最常见的方式和思路,与林老所追寻的自由境界和放浪者生活并无冲突。完完全全原生态的自由旅行只存在于古代的诗词之中,在现代社会,想要完全与现实脱节,过着流浪的生活,恐怕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林老一向不愿意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而更注重现实人生,可在对待旅行的问题上,却没有结合实际,只沉醉在古人挺一支剑、驾一叶舟的浪迹江湖之中,脱离了大多数人的实际生活。

————

【家庭理想】

中国的家庭理念非常重,首先来源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大物博,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发达,导致安土重迁,家族式的思想由此产生,加上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从古至今,无不把“孝”字看得很重,我对此是感到很高兴的。

这不是腐旧的传统,而是人性的本源,儒家学说其实就是在阐述人性的根本,孟子很早就提出了人性的四端:仁义礼智。

生命的孕育和传承使子女对父母必须有一种感恩的心和回报的态度,但这不代表就必须要有森严的等级和严酷的家法,家庭之间一样可以像朋友一样有着平等互敬的关系。

父母对待孩子,不仅要当成自己的小宝贝,也要在他逐渐长大时了解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们懂事后也要将对长辈的孝顺看成对朋友的义气一样重要,而不再将自己当成他们心中只会撒娇的少爷或小姐,这是生命个体之间的平等互敬,只是中国人自古只讲温情,而不谈本质。将西方的平等思想融入到中国式大家庭的气氛中,就成为一种具有新生命力的家庭理想。

美国人可以给儿子取一个和他爷爷一样的名字,喊一声约翰可能会有一老一少同时答到,这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并非美国人不敬老。漫画《龙珠》是鸟山明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但他给孙悟空的儿子命名时却取了一个和孙悟空爷爷一样的名字——孙悟饭,明显在学习西方。记得儿时此事曾被小伙伴们当成很趣事分享,可见中国人从小就已经对孝道十分重视,只是中国人留于形式,而没有找到孝的本源。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到:

“以家族制度中的生命之流的原理而言,永生差不多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祖父看见他的孙儿背着书包上学去,心中觉得他确是在那孩子的生命里重度人生的;当他抚摸那孩子的手儿或捏捻其面颊时,他知道那是他自己的血肉。他自己的生命不过是家族之树的一部分,或奔流不息的家族生命巨流的一部分,所以,他是欣然瞑目而死了。这么一种人生观使一个人对世间的事物抱着远见,因为生命再也不是以个人的生命为终始了。”

他阐述了对“永生”的看法:生命的传承,即为永生。人必须经历生老病死,想让自己的生命能延续下去,一要从血统上继承,二要在精神上传代。中国人历来都在传承祖训,不仅要拥有父母的DNA,还要延续祖辈的思想,动辄就要将祖先留传下来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这是中国各家族成员的使命!

(图片来源于原创作者“朕说”)

司马迁在父亲临终时嚎啕大哭,立誓一定会继承父亲未完成的写史大业,最终克服千劫万难,留下了最为珍贵的伟大著作,探其根源,无不产生于继承式的家庭理念。在我看来,这种家庭理念有利有弊。虽然这是符合人性的行为,并且是对生命的尊重,但做为一种思想的延续,显得有些狭隘。

优秀的思想是可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家庭之中或个体之上的,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自己家中。虽然在爱的等级上,对自己家人肯定比别的家人更好一些,但是在面对正义与真理时,就需要抛开家庭的束缚,甚至跨越国家和民族,站在全人类甚至更高的高度看问题,才能看得到宇宙的真理。

雨果、泰戈尔、辛德勒、拉贝、白求恩、史怀哲、特蕾莎、南丁格尔等人,都不仅仅为了狭隘的家庭或国家利益而活,他们追寻的是一种客观的真理。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巨人的存在。

中国的家庭理想虽然有着自己温馨热闹的一面,却缺少一种包容的博大精神,这方面是可以改进的。当一位母亲真心地赞叹着朋友小孩的优秀品德时,中国的家庭就更完美了。

————

【结束语】

我读林老文章时的“似曾相识”,正如苏轼读庄子文章时的感觉一样,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在思想上能和我互有灵犀的作家。

虽然林语堂不及罗贯中、金庸、手冢治虫、倪匡、宫崎骏、庄子、苏轼、陈舜臣对我影响深远,但是读了他的文章之后,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理想更加坚定,对未来满怀希望,对人生的不如意更能一笑了之,这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礼物。

如果我能畅游古今,回到林老的年代,我希望能和他在雪天木屋之中,围着壁炉,泡一壶热茶,沏一杯咖啡,我们像最好的朋友那样亲切地聊着天,谈论着天地万物、风花雪月、古今中外、人生百态,岂不乐哉!


2010.11.12初稿 2018/2/7修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年前,看高晓松的《晓说奇谈》,其中有一期是讲林语堂的。节目中有一句高对林语堂的评价,一直记忆深刻。大概意思是,林...
    阅跑影财者阅读 1,060评论 0 0
  • 作品简介 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开辟了更广阔的路,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哲学,处理平凡世界中的伦常;老庄...
    敬一书斋阅读 1,918评论 0 0
  • “两脚踏西方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土不泥古,享受人生不流俗。”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自身的中肯评价,是他一生的真实...
    法蒂玛阅读 259评论 0 5
  • 作 者 简 介 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1952...
    翁姆圆圆阅读 1,339评论 0 4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04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