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拾麦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最知道粮食的珍贵,当然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四五十岁以上经历农村生活的人,更深深体会到农民对粮食的珍惜和尊重。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农民收麦全是镰刀人工收割。每年麦收季节,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毒辣的太阳炙烤大地,晒得麦子快要焦了,成熟饱满的麦穗害羞似的低着头,到处散发着麦子那种醇厚的清香。看着这喜人的成熟的麦子,农民们带着心中的喜悦,拿起镰刀,开始了收割。

火热的太阳,也挡不住农民的勤快,麦田里到处都是弯腰收割的农民。每家每户凡是能拿得动镰刀的大人小孩,都会在地里割麦。割完后,用车子将麦子拉到地头的场上。

待家家户户将田里的麦子收割得差不多的时候,收割后的麦田里,便出现了成群结队的拾穗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老太太和小孩。

我也是个拾穗人,跟随着奶奶到地里拾麦穗。每人挎一个篮子,或手提一个蛇皮袋。在别人家收割后的麦田里拾麦穗。这些收割后的麦田,其实也是户主家已经拾过一两遍了。但是,仍会有不少遗漏的麦穗。

壮劳力们在打麦场上,挥汗如雨地打麦子,脱粒机轰隆隆响得人耳鸣。而那些老太太们,和那些还干不动活的小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一个个,就会出现在收割后的空旷麦田里。,三三两两、三五一群、十个八个的,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低着头,弯着腰,在捡拾地上的麦穗。

尤其是那些奶奶们,看到一个个被遗忘的麦穗,像捡拾沙滩上的珍珠玛瑙一样,把它们拾起来放进自己的篮子里。小孩子们拾到了麦穗,高兴得直跳,拾满了小篮子或许会有父母的一个荷包蛋的奖赏。

收割后的麦田里,留下的都是麦茬。走在麦茬地里,并不舒服,一不小心可能会扎伤了脚。但是这些拾麦穗的人,似乎并不把它当回事,能拾到麦穗就能最大的成就和满足,管它扎不扎脚的。

一上午,拾得多的能把篮子装满,拾得少的也能有小半篮子。我就是这样,没有拾满过篮子。或许我不专心造成的,拾着玩着,总是没有大人们拾得多。回家后,能得到父母的夸奖,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也能为家里做点有用的事了。

拾麦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后并及时种上了秋季的作物。那种到处都是拾麦穗的景象再也不见了。

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不知强了多少倍,农民对粮食的珍视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何况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祖辈父辈那个年代的艰苦岁月,更没有经历过没有粮食吃的那个年代,不知道粮食的珍贵。所以现代的年轻一代,对粮食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馒头吃不完随手扔了,饭菜吃不完就倒掉了,形成了一个随手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拾麦穗,使我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但是对于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后代,对他们进行节约教育,我们还需努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忆里,麦收是庄稼人的一件大事,一年的口粮在这几天要颗粒归仓,这关系着全家人一年的温饱。六月的天气又炎热多变,猛不...
    爱吃面包的树阅读 1,755评论 9 12
  • 每年过了芒种时节,地里的麦子就黄了。小麦是我们那里的主食,所以收麦是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追梦人在路上不断追寻阅读 597评论 0 1
  • 五黄六(lu)月,焦麦炸豆。这个时候的中原大地已经是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风吹麦浪,金涛阵阵——镰刀翻飞,农人无闲...
    張大萬阅读 1,001评论 2 6
  • 麦穂黄了 夏天到了,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泛着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边,尤其是在我的老家淮北平原,除了成熟的麦田,偶尔会...
    王的栋哥阅读 719评论 1 3
  • 军峰日志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农业改革,进入机械一体化,现在村里小麦成熟的时候,秸秆小麦在田地里经过联合收割机的...
    军峰日志阅读 1,082评论 1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