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一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刚开始读时,我觉得语言朴实凝练,于是便入了迷。越往下读越是觉得哀伤,我就好像站在大漠中回首,只看到狼藉一地的碎片,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合上书时,我已不知何时微微湿了眼眶。
越读先生的作品,我越是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情感,那份对文化深沉而热烈的爱和无尽的孤独惆怅。
先生在书里有一句话:“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我们都说热爱这一片土地,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中,浮躁已是常态。又有多少人会感叹流逝的时光、惋惜消逝的文化?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手机静下心,摒弃世俗和周围的干扰,去读书,去了解文人笔下的文化世界?这或许便是余秋雨先生感到孤独和悲哀的缘由吧。
大抵是感到羞愧,我拾起了《文化苦旅》,想和先生一同看看脚下站着的土地和流淌着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历经千年酝酿沉淀的精神文明。书中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千年的光透过石洞洒向到神圣的壁画上,端庄肃穆的雕塑沐浴在光晕下,虽历经沧桑,却仍流露出千百年风霜雪雨沉淀的韵味。正如先生所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我相信窟中一画一像仍在无声地经历岁月雕琢,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将神秘与希望展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