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忠爱一生的事情。
从呀呀学语就爱听故事,缠着爷爷讲故事,每回爷爷讲故事的时候自己总会问,爷爷,你说我有福气没有啊,爷爷总是笑呵呵的说,我家这个乖孙女儿有福气有福气,三个哥哥保护着有福气哩。从那时起,对书便向往,觉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本一本的小人书,诗歌散文、短篇、中篇、长篇小说,见字便认,见书便读,书伴随着我的成长。
书读的越来越多,但总是有些迷茫,在书的海洋中像一叶扁舟,尽管用了很大的力气,总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找不对方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田牧老师的读书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田牧老师公益读书群&映身法群》。
参加读书群读的第一本书是《生命的法则》,刚开始参加读的时候总是怯怯的,不是很大胆,总是害怕自己表现的不好,总是害怕自己的表现被同修们诟病,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问题不敢主动的去提,怕自己说不好,怕东怕西的。随着读书内容的深入,田老师的博学、豁达、包容、专业、通透、幽默、风趣,对事对人的独到见解让我深深的折服,每次田老师的分享都能说到心坎里,当一个问题出现在脑海里自己都表达不清楚的时候,田老师的引领比自己还了解自己,释疑解惑,听完以后有醍醐灌顶的清爽,感觉非常通透,受益匪浅。同修们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的表达,营造了宽松的读书环境,晨读的时间是自由的时间,思想会在一个自由的层面展开联想表达自己。
《生命的法则》,不仅仅是看到了书中的内容,更是学一个状态,讲一个原理,是一个逻辑过程,是建立自己的系统和思维模式的过程,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觉察到的,会因自己的接纳、自己的认知,自己的需求潜移默化于心、于身。
《生命的七大法则》,真正的自我是纯意识的,我们不做完美的自己,要做一个完整的自己,多么疗愈的引领。更治愈的还有,读不同的书,落实到行为中去,是根本。读那么多书,就是为了去落实到行动中去——闻、思、修。不要把自己活成别人眼里的“就那样”,从而成了“一堆堆只能做出条件反射的人体器官”。
《人体复原工程》,改变认知,去了解人体这个系统和模型。一式三招,看着简单,听着简单,做着也简单,坚持就不简单。
通过几本书的晨读,我觉得一群人读书有规矩,有规范,有引领,有分享,从不同的层面看见自己,觉知自已,成长自己。有规矩就是按时参加,要听,要想,要表达,要分享。有规范,在一个群体里,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每天晨读中,逐渐了解了每一个人,在脑海里勾勒出了每一名同修的模样,沉浸在晨读群中,逐渐规范了自己很多的行为;有引领,田老师每次的引领,都让我有新的感悟,逐渐的不纠结,不压抑,对人对事对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了新的了解,也逐渐的成长起来;有分享,在晨读这个群体里听着同修们的分享,会启发出自己的许多想法,有时把自己懵懂的东西启发出来,逐渐清晰,让自己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读书有很多种,一个人静静的读一本书很惬意;一群人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在其中浸染,滋养自己,逐渐成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整理,学会了总结,开阔了视野,打开了自己,有了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