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巴金的《家》,之前曾就人物与主题写过两三篇文章,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最近,《家》中的那个觉新时刻在脑海中浮现,觉得他的行动与思想的首位两度的矛盾统一于一身,在看似矛盾不协调的表面,其实,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人的最真切的化身。
事实上,现实中的人,没有一个是纯净思想的人,在多棱镜的社会和人群交际的多层次生存环境里,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的人际交往的各种境地碰撞,无论是思想或是行动,当然这二者本就是一体的,没有一个人是单纯得是一个平面或是单向化的。因此,正如《家》中的觉新这一人物,思想的冲突和行动的矛盾的统一,更显示了巴金艺术创作的真实,作品对生活的高度提升与浓缩。
“‘这种生活真该诅咒!’觉慧烦躁起来,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究竟要忍受多久?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你们却拥护 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你们的行为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这句话,觉慧看似对当时在场的觉新、觉民与剑云三人说的,实际上是对大哥觉新的极大不满以致愤怒的发泄。然而,觉新在听 了三弟觉慧的愤懑和对自己的指责后,深感觉慧说的都是真实而具体的自己,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涌动着生活给他带来的思想的根源。于是,他说:“爹第二天就死了。爹肩膀上的单子就移到我的肩膀上来。从此以后,我没想到爹病中的话,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 “妈要我发奋读书,给他争一口气,她又含着眼泪把嫁到我们家来做媳妇所受的气一口气告诉我。”这是真实的觉新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的思想,他作为高公馆的长房长孙,更是在父亲去世后,家中兄妹四人中的老大,在中国社会中,父亲离世后,长子如父,就义不容辞地接过父亲的一切责任与担当,在前面的这段话中,无疑透露出了觉新的这样一种家庭中长子如父且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既又封建社会家族思想的成分,但更有中国固有的家族伦常的爱的传递。这样的大家族环境——封建思想主宰下的高公馆,和这样的小家族——父母离世后的觉新为代表的长房长孙的一族。决定了觉新的承前启后的责任,这中地位,既是思想上的传承,更有责任担当上的承上启下的连接。双重的承接,决定了觉新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与融合的统一,这是家族中的层面上历史因袭传递决定的。
此外,在觉新的外在社会环境层面。他所处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这个大环境,对旧的封建思想的推翻重建,必然有新的西方现代民主平等思想的引进,尤其以《新青年》为主阵地的思想的传播。觉新经常看《新青年》,了解上面的心思想和社会的心动向,这是他在封建思想主阵地高公馆密封的透不过气来的环境的一种“放风”,但是也仅仅如此,觉新个性的柔弱、忧郁、寡断,是骨子里的,也是环境(高公馆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产物,尤其是高公馆里封建卫道士高老太爷的威严家长的控制思想的严控下,还有父母离世后,对觉民觉慧兄弟俩责无旁贷的担当的加身,使得他在深如海的高公馆中,要能处理与叔父与爷爷还有各族系间人际关系平衡的艰难。这也是塑造他矛盾柔弱个性的多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以,在觉民拒绝爷爷为他选取的婚姻中,觉新是服从爷爷的封建家长之权威,并不是他不顾及弟弟觉民的幸福,而是深知即便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在他懦弱的个性以及“不反抗主义”的精神深处,爷爷这一封建思想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或者说封建“孝道”思想是大逆不道的。当然,这件事上,觉新还有考虑在爷爷与觉民之间二者的平衡以及和作为长兄照顾觉民的责任担当。正如他当初在父亲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的时候,屈尊父亲的意愿,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顺从父亲,这也是个性的柔弱与“不反抗主义”的真实体现,深层原因是封建“孝道”思想根深蒂固作祟。然而,在三弟觉慧决议要离开高公馆走向社会广阔大舞台时,深知拦阻也无用的时候,也就放下了深植在自己个性中的那种懦弱与“不反抗主义”,准确点说不是“放下”,而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由此,不能不说觉新封建思想的冥顽不化,而是,新旧思想的综合体,是环境造就的,也是个性使然。
据说,觉新这个人物是以巴金的大哥为真实原型塑造的,或者说《家》这部小说就是因为大哥而创作,所以,不难看出,大哥在巴金心中的重要而复杂情绪,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私以为,这是小说最具有艺术真实性的人物,因为他的矛盾是生活本身而非艺术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