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堂课在正式实施之前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和挖掘该课的教学目标,此教学目标还应该是基于教材更高于教材的设定。该课也不例外。
本课是建立在上一节对独木舟的研究以后的内容。那仅仅是让孩子们意识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吗?还是说让孩子意识到筏子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更好呢?我想更重要的是在本课和下一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到事物的发明都是在不断的迭代改进……从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光景,从而体会一项发明的诞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课从回顾独木舟的特征开始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独木舟有载重量小、不稳定,这样的缺陷。但与此同时,独木舟还有轻便、一材料易得、易加工…这样的一些优点。那我们能不能在独木舟的基础之上保持它的优势改进它的缺陷呢?孩子们很容易想到我们可以继续用浮的材料去造船,这个船要比独木舟宽才好 ,自然地引入到筏子。带领孩子们回顾在那个时期常见的浮的材料有哪些?很容易想到木头和挖掘竹子,我便为孩子们准备了木条和竹节让孩子们去造筏子。
结果显示无论是竹筏还是木筏在承重和稳定性上都明显优于独木舟。(为了让数据更直观我还在材料上动了小小的手脚——独木舟实验用的是爱牛配的独木舟和大螺母,筏子承重用的小一号的螺母)
再引领孩子们去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让筏子承重变好的?是不是有了筏子我们的船就不用继续优化改进了,它们还有怎样的缺陷我们可以如何改进。绝不是有舟筏之后就有了轮船,在轮船和舟筏之间还有漫长的发展过程,木船也占据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一堂课让孩子们不断地参与思考,为什么呢?怎样改进呢?还可以怎样更好呢?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们的大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思维活动一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