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02】“魏晋那点事”-43 ‖ 权力的替死鬼


今天想聊聊《野史·两晋秘史》中“长沙王攻杀齐王冏”的事。

西晋永宁元年,京师洛阳杀声震天。长沙王司马乂率百余人突入宫禁,闭锁诸门,挟持了面如土色的惠帝。大司马府内外,齐王司马冏的部众与长沙王兵马鏖战三日,尸骸枕藉宫门。当齐王司马冏的首级滚落尘埃,其党羽与三族尽数夷灭。一场以“除疏建亲,以安社稷”为名的讨伐,在血泊中宣告完成。

河间王司马颙在长安抚掌而笑——他借刀杀人的棋局已然得手。长史李含的计谋何其毒辣:先煽动长沙王攻齐王,再以齐王之死为名号令天下,最终拥立成都王,自己则坐收渔利。

可怜长沙王司马乂,自以为执剑者,实不过是他人手中一柄注定折断的刀。他前脚刚为河间王扫清障碍,后脚便被新崛起的势力围攻,最终在烈火炙烤的铁笼中化为焦炭。权力场中的棋子,其价值只在于被吞噬前的短暂光亮。

齐王冏临朝,自以为根基深厚,却不知权力巅峰正是最危险的悬崖。尚书令王戎一句“若以王就第,委权崇让”的求生谏言,被葛旸“可斩之”的咆哮淹没。王戎何等机敏?立刻佯装药发坠入粪坑,以污秽之躯躲过血光之灾。这滑稽求生术,是对权力场荒诞本质最辛辣的嘲讽:当屠刀悬顶时,体面不过是早被践踏的尘土。

李含的“除疏建亲”口号何其冠冕堂皇!这“疏”是齐王,那“亲”是成都王。如此精心包装的政治算术题,不过是为了替河间王篡夺中枢权力铺平道路。河间王振臂一呼“为齐讨逆”,瞬间将阴谋染上忠义的油彩。历史剧本中,“大义”二字常是野心家最趁手的工具——口号越动听,算计越深沉。

惠帝被长沙王“奉迎”着,目睹宫门喋血、朝臣相残。这位天子宛如一尊华贵的泥塑木偶,任人摆布于刀光剑影之间。皇帝威仪荡然无存,只剩“面如土色”的惊恐。至高皇权竟沦落至斯,昭示着一个时代的根基早已朽烂。

权力毒宴一旦开席,无人能全身而退。长沙王自以为诛杀齐王便是终点,殊不知自己只是河间王棋局中一枚注定被弃的棋子。河间王最终亦被东海王司马越缢杀于车中。成都王司马颖被逼自尽前,仍不忘向刽子手询问天子安危——这迟来的忠心在血色夕阳下更显荒诞凄凉。

“八王之乱”这场权力绞肉机,将司马氏亲王的血肉与西晋国运一同碾为齑粉。野心家们以“安社稷”为名,行的却是掏空社稷之实。他们轮番登台,高举忠义大旗,却将王朝的梁柱一根根劈作柴薪,投入争权夺利的烈火中燃烧。

权力欲念如附骨之疽,啃噬着理性与人性。当利剑砍向操剑者的手腕,当阴谋吞噬阴谋的设计者,这场永无休止的死亡之舞,最终只在历史的寒风中留下几缕血腥余味。所谓“除疏建亲”的正义旗帜,不过是遮盖权力饕餮的华丽裹尸布罢了。

权力游戏中,所有玩家都以为自己是下棋的手——殊不知每颗棋子的命运,早已在棋局开启前就被那只看不见的饕餮巨口所标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