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4 如此“计谋”
王老师点评:当心道德的“小团体化”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道德观念,无论为了多重要的集体,有些事也是不能做的。我不能只对集体负责,我还要对我自己负责。这才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处世原则,做事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事无论对集体是否有利,都不可以做,还有一些事,无论对集体是否有利,都需要做,这样才是一个正直的人。
案例25 我的学生不积极劳动
干分内的活,这是基本要求;自觉找活干,这是高标准要求。当今学生的责任感和劳动习惯水平决定了我们不能从高端开始,否则谁脸皮厚谁占便宜,所有劳动就都压到了觉悟高、习惯好的学生身上,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到最后恐怕连他们也不爱劳动了——那才是失败。
先落实“责任到人”,下一步教师就要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要将增强劳动观念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案例26 我们怎样讨论案例
做的事情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为了维护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秩序,为了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用这个理念反复提醒自己,就能让自己更冷静,面对原则的时候底气就会足起来。有勇有谋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但是遇到冲突不生气不慌张的素质,是可以培养的。
教师坚强的过程,和学生克制不好脾气的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反复坚持的过程。
老师要做的不是去改变他这个人,要他非得怎么样,而是要引导他。
写案例应注意:某“问题生”,某年级,各方面的表现,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
对这种喜欢翻脸的人,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预案,否则出了问题教师会很被动。课下,无论他是否找我道歉,我都会找到他,和他商量:“如果以后上课你再趴桌子,请问需要不需要我提醒你?如果不需要,我就不再打搅你了,但是我得私下向其他同学解释一下我们的约定,以免其他同学说我不公平。如果需要我提醒,请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样的方法,到时候我会照着做。”
案例27 是不是面对每个孩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分析一番?
需要分析的问题和学生总是少数,然而分析的结果却能指导大面上的工作,所谓“解剖麻雀”就是这个意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了一个麻雀,对于其他麻雀也就知道个大概了。
需要详细分析的一般是以下几种学生:1.典型生。他是某一类学生的典型代表,通过他可以了解某一类学生。2.当务之急的“问题生”。3.在班里影响较大的小群体的领袖人物。4.教师从未见过的新型学生。教师精力有限,在某一段时间里,最好集中研究一两个学生,不要贪多。
案例28 学校如何组织“问题生”教育研究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问题学生的越来越多的原因:一、老师处理问题简单化、想当然、经验主义,在现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处理不了,处理不好,弄得孩子和家长对老师意见越来越大,只能把问题往上推。二、老师多数时间疲于奔命,各项检查层出不穷。有没有意义不知道,但是必须要做,于是只能应付,没有时间安下心来学习、反思、读书,慢慢地也就没有了读书、反思的意识。也因为没有良好的评价激励体制,等待转正的教师和将要评职称的教师还能认真干一干,已经不需评职称的老师,干不干就只能凭自己的良心了。三、学校这么多年都在搞课题,但是少有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同时,作为老师缺乏科研的精神。
找几个确实想研究问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是肯动脑筋的、悟性比较好的,先分析认定各班有多少个“问题生”,都什么类型、什么程度,然后制定干预方案去实施,下次碰头时反馈结果,研究后续工作。一定要以本班教师为主要发言人,其他人帮助,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讨论要做记录。
案例29 读书笔记怎样写?
读书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是我与作者的对话,也是我与自己的对话。
写读书笔记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厘清作者的思想系统,一个是侧重自己的感悟。拣对我最有用的段落抄录下来,然后谈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属于联想,有的属于感悟,有的属于生发,有的属于疑问,有的属于讨论,有的属于批评。
哲学家陈嘉映说,“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