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中,孰轻孰重?灵与肉,轻与重,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咋从书名去解读本书,好像有点说不通,如果生命中“轻”都不能承受,那么“重”将如何处之?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涵义?我思考想了很久,才慢慢领悟到了作者的深意,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小说,故事内容承载了多重含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背景的揭示,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作者将所有这些元素都糅合在一起,写成了一部伟大的小说,这其中既有作者隐喻式的社会思考,也有对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下无奈挣扎的呈现,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意义。
要读懂这本纷繁复杂的作品,还得先从这个故事说起。
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对女人既渴望又畏惧,因此他制订出自己的一套外遇守则,以应对他众多的情妇。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餐厅女招待特蕾莎并爱上了她,在特蕾莎身上,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冲动和爱,不是为了欲望,而是为了共眠。
书中是这样说的: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为了特蕾莎,托马斯打破了自己制定的原则,甚至与她结了婚。但婚后的托马斯依然游走在情妇之间,这给全心全意爱着他的特蕾莎带来极大的伤害。特蕾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猜忌和恐惧的想象笼罩着她,让她极没安全感。
时代的风云变幻,给生活其中在的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带来了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托马斯和特蕾莎也未能置身事外。 1968 年,短暂的布拉格之春后,苏联入qin捷克,进入布拉格,对捷克实行了严格管控,很多人纷纷移民他国,以逃离高压的桎梏。托马斯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家瑞士医院向他发出了工作邀请,托马斯得以带着特蕾莎来到瑞士。
瑞士的生活平静而安详,但对于特蕾莎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托马斯依然与女人幽会,让她倍感绝望和羞辱,忍无可忍的她选择离开托马斯,回到高压下的布拉格。失去特蕾莎的托马斯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欠缺和不适,他也回到了布拉格,在旧公寓里找到特蕾莎,并一起和好如此。
但生活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因为托马斯的一封公开信,被当局视为不同政见者,对他进行打压,用升职等手段威逼利诱他放弃立场,被他断然拒接后,工作的医院不敢用他,将他开除了。在到处求职遇挫之后,他知道当政者容不下他的存在,恨不能看到他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以示惩罚,于是他主动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找了一份擦玻璃的事做,做着最辛苦最廉价的工作。
后来,托马斯在乡下买了一所小房子,和特蕾莎一起生活在那里,经历了这么多的悲欢离合以后,托马斯意识到和特蕾莎在一起是快乐的,是一种沉重而甜蜜的负担,至此,故事也要结束了,可惜作者没有让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他们在一场车祸中双双死去。
故事的第一个层面,男女主人公托马斯与特蕾莎在灵与肉的问题上,体现出了轻重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托马斯在两性关系中选择了“轻”,他不肯遵守世俗道德的束缚和压力,不愿背负家庭和丈夫的责任,极力逃避两性关系中忠贞的义务。
而特蕾莎则是选择了在两性关系的“重”,她认为灵与肉不可分割,希望得到纯粹的爱情,一直为能够理直气壮地站在托马斯的身边而努力改变着自己,到瑞士之后,她不想依附于托马斯,毅然回到了混乱中的布拉格。她也面临过诱惑,有过动摇,比如书中另一个男人弗兰茨,想要体验一次托马斯念念不忘的婚外情,但在最后关头,她还是选择了重,选择了责任和道德底线。
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毋庸置疑的,托马斯肯为她放弃原则结婚,虽然他婚后依然不忠,但他从未在别人身上体会到共眠的愿望。
托马斯这样的男人,其实就是自我矛盾的结合体。在感情世界里,他在众多女性间徘徊犹豫,只是怕承担责任和压力,选择了生命中的轻;在面对强权时,他却能坚守自己的观点,不惜抛弃高薪和体面的工作,自甘沉沦到社会的最底层,选择了生命之中的重。
这个故事还可以从社会和时代的层面上来探讨轻与重的命题,这个更有意义。在现实面前,人就显得太轻,太渺小,根本无法抗衡,就像托马斯,本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外科医生,就因为发表了不同政见,被直接封杀,最后沦为社会的最底层的平民,好几次差点失去生命。
在时代的大事件里,人就像一粒小小的沙粒,没有一点分量,只有被裹挟着前行,要么被屈服,成为行尸走肉可怜虫,要么被蹂躏,活成憋屈的底层人。
小说中的托马斯和特蕾莎,就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他们本就是普通的饮食男女,在爱与欲中寻求真爱,但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被迫承受着生命之重,最后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淹没在无情的洪流中。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作为个体,如何能承受得住这重?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也是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