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对于时间管理的思考中,鉴于认识清晰,深知死记硬背方法论着实与自己画风不符,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逐渐养成了从生活中挖掘的习惯。
今天要来说一说的是时间管理中的时间错配。
时间错配这个灵感得从每天的早高峰说起。从我家到单位垂直距离不过短短9公里,按说这个路程跟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但是偏偏这段路穿越了整个市区,途经三所学校,全程共计17个红绿灯,于是堵车是每天早上的保留节目,单程平均耗时40分钟。
如果遇上雨雪天气,什么时候能到单位,就全看天意了。为此,经常被家住苏州的同事调侃,说我这同城的还不如她一外地的。
偶然有一次,因为忘了东西不得不折返回家,等再次出门的时候比平时晚了10来分钟,没想到路上居然出奇的空,原本盘算好的迟到理由也楞是没用上。
我留了个心眼记下了当时的时间,接下来几天,上班还是按原计划出发,等到了记下的时间,就打开手机上的高德地图查看路况,发现都是一路畅通。
之后我每天安心吃完早餐,错峰出行,不仅完美避开了那拥堵的十分钟,更是享受到了一路的绿波段,花在通勤上的时间直接缩短了15分钟,不仅省时、省油,也带来了上班路上的好心情,可谓一举多得。
因为享受到了福利,于是顺带着捋了下平时生活中可以效法时间错配的另外两个方面。衣食住行,说完了行,再来说说食。
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避不开的话题,受疫情影响,单位对同一张桌子的就餐人数做了规定,这样一来,一到中午11点半,各部门员工就在食堂里排起了长队,有时候加上客户,一眼望不到头。
索性我所在部门和食堂位于同一楼层,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几次长队排下来,如果人特别多,我就干脆推迟就餐时间。
利用这段时间,正好构思下当天的日更或是处理下手头比较零散的工作,提高碎片时间的利用效率。
此外,因为工作性质,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绝大多数事情都由父母帮衬料理。怀着深深地歉意,我只能尽可能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对于做家务,我有种莫名的执念,习惯先洗澡再洗衣服,最后清理卫生间。但是前段时间参加了导师培训班,每天磨磨蹭蹭,睡觉时间就得不到保证。
摆在眼前的时间就这么多,我只能被动调整自己的安排。想了下我把自己洗澡的次序换到倒数第二个,等最后一个人洗完就把外衣放进洗衣机,内衣随手手洗后脱水(家里洗衣机是双桶)。
等我晾完手洗的内衣,下楼把卫生间清理完,机洗的衣服也差不多洗完了,这时候取出晾晒就完工了。
之前的做法看似一事一清,但实际上时间就得不到合理利用,而几件事情穿插着做,就能很好地省去一些等待的时间。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只要留心,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常常听到别人抱怨忙,时间不够用,但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规划。
之前的日更里说到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那么在这看似人人平等的24个小时中,谁善于做好时间错配,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也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