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什么来着!
前几天全网都在骂麦琳的时候,我说她不是简单的过错方。
李行亮这种无声的拧巴,甚至比麦琳说出来的高需求更窒息。
最新一期《再见爱人4》很好地验证了我的观点。
1、
画师在给嘉宾画自画像时,李行亮提到他认为目前麦琳心中排序为:
李行亮-70%;孩子和其他-30%;麦琳自己-0.5%。
李行亮下意识的反应是“会不会抱得太紧了”,不是“会不会太委屈她了”。
抱得太紧了,完整表述应该是“她会不会抱他抱得太紧了”。
也就是说,他完全是从他自身被“抱得太紧”的感受出发下判断的,而不是真的设身处地为麦琳着想,认为她失去了自我。
接着,李行亮说出了他所认为完美的麦琳心中的排序:
李行亮-50%;孩子和其他-30%;麦琳自己-20%。
排序没变,他还是首位,麦琳还是末位,变得只是数据。
看上去好像持平了些,本质没变。
李行亮提供的数据所传达的含义是:麦琳要有自我,但是依然要将他放在第一位。
先不急着盖棺定论,再接着看李行亮和画师的对话。
画师问,要是麦琳自己50%,他和孩子紧随其后呢?
他回答“那这样也不好啊。”用词隐晦又透露着明显的拒绝。
画师询问“这样你就不开心了?”
李行亮理直气壮“对啊。”
一组数据,短短几句对话,让李行亮这个老好人的本性彻底暴露。
2、
在前两期节目中,李行亮一再明里暗里强调麦琳控制欲强,希望她能有自我。
对比言辞激烈、行为强势的麦琳,李行亮一直在为麦琳着想的举动很博好感,全网都在心疼李行亮,骂麦琳。
然而问及他认为麦琳应该有多少自我时,他却依然将自己放在最高位置,其次是孩子和其他,最后才是麦琳自己。
其实他的真实想法,不是心疼麦琳,而是觉得自己被管束得太紧了,想要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同时他希望麦琳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依然还要以他和孩子为重。
说到底,他一边贪婪地享受麦琳的照顾和关注,一边任性的向麦琳索要更多自由空间。
语言的艺术算是被李行亮玩明白了,麦琳比起李行亮,就是个傻妞。
所有人焦点都在麦琳怎么这么让人窒息,完全忽视了李行亮的心机。
“她失去了自我”,弦外之音“他需要自由”。
先扬-她太节省了,后抑-节省到他每一笔花销都要管。
哪里是李行亮被麦琳管控,是麦琳全程被李行亮拿捏得死死的好吗?!
叛逆的儿子和操心的老母亲,张泉灵还真说对了。
3、
两人认识之前,麦琳一个人漂漂亮亮,青春可爱,众星捧月着,工作好,也舍得为自己花钱。
认识之后,麦琳拒绝了有钱人的追求,选择了这么个要钱没钱、要颜没颜,只是她觉得“很踏实”的一个男人。
多傻呀,为了一个“踏实”,放弃了大片森林,放弃深圳优渥的工作待遇,千里迢迢跟着跑到北京,结果一穷二白。
两三千的房租付不起,跟朋友借钱,朋友答应借,临了却借口说钱包丢了,只能借500块,令当时的麦琳萌生了一种被瞧不起的感觉。
过得再苦,麦琳还将所有的花销用在李行亮身上,鼓励她添置最好的音乐设备,找老师进修。
而她自己一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不买新的化妆品,不在任何地方多花一分钱。到现在衣柜里大部分衣服仍然是她从前买的。
我一直觉得“没苦硬吃”这个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往往那些可能异于常人的节俭,是渡过漫长苦难岁月时,保留下来的不经意间的习惯。
就像那些苦日子,成了麦琳如今节省的执念,她说手里一定要有储蓄,才能安心,不想再经历那样的时刻。
日子再苦,身边有爱人陪伴,无论如何也是会向好的。
麦琳是个非常擅长给情绪价值的妻子,和李行亮一起上《天天向上》时,对女儿说“爸爸真棒,亲爸爸一口”,接着她也献上了一个吻。
想得出这样一个会主动献吻、鼓励李行亮的人,会说出“我配得到一杯咖啡”这样话来的人吗?
麦琳变成如今这样,李行亮是罪魁祸首。
4、
明明过得不好的时候,二人感情和睦,满心满眼都是对方,现如今条件好了,却彼此充斥埋怨。
有的夫妻能同甘,有的能共苦,眼下来看,麦琳和李行亮是能共苦的那种。
然而最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同甘共苦,能做到共苦,也要做到同甘。
如果李行亮真的如他打造的好丈夫形象一致的话,不会去上海买青团却不知道麦琳喜欢的口味,也不会在明知道麦琳喜欢杏花楼的情况下,买了沈大成的回来,还撕掉标签试图蒙混过关。
更不会没有发现犯了容貌焦虑的麦琳,在看到不太好看的画像的那刻,已经要落泪了。
对于李行亮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妻子,从了夫首先以丈夫为重,其次以孩子和家庭琐事为重,最后才是自己。
麦琳陪李行亮从租不起房的小透明,成长为如今生活富足的知名歌手,也算是尘埃落定了。
麦琳自然而言地进入了反思阶段,结果发现根本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哪。
麦琳已经从一个可恶带点心酸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只有可怜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