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倒计时3天。
今天在读关于持续默读的书时,看到了国外学者对持续默读的定义。Gardiner认为持续默读是
让学生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安静阅读的一种读书活动(课堂开展的持续默读是指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安静地阅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书籍、自主更换书籍,并独立进行阅读,他们不仅拥有不受打扰的阅读时间,不必就所读内容参加任何测试或撰写读书报告,并且还有机会观察教师示范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读到这一段就一个想法:这也太幸福了吧,不需要处于任何目的地阅读,选自己想看的书,不用读完之后做测试,也不用做读书报告,毫无压力,基本就和周末去西西弗书店看书一样了。
真正能达成这一点,对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奢侈的:每天能固定20分钟来读书,而不是碎片化时间,做到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抛开一切专心阅读,基本上在这20分钟就能进入心流状态了,确实是美妙的阅读体验啊。
成年人要不就是挤不出时间来读书,要读或是打工人工作专业相关的书,或者下周要做的读书分享会的书。选自己想读的书每天都读一读,真的很奢侈。
如果小朋友能在阅读中获得这样的体验,这也算是学生生涯的快乐时光了。虽然他们现在快要放假,没啥机会在课堂上持续默读,按照现在流行的“鸡娃不如鸡自己”的原则,我给自己把持续默读做起来。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哪怕是《神奇树屋》这样的童书,隔三五天不读,重新翻开的时候,陌生感也会像刺客一样冷不丁的袭来,就又要花点时间来适应。
毕竟阅读是一种技巧——使用次数越多就越熟练,使用次数越少就越生疏、越困难。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反复接触语言而习得语言。
今日心得,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