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抖音、百度、快手
移动互联网崛起,让曾经不曾接触互联网的人群极快的速度进入,他们对互联网和文化接触与一二线年轻人群很不一样,当前的浪潮也快速推起符合他们消费习惯的产品,娱乐层面的快手、抖音,电商领域的拼多多就是这两年成长最快的产品。
在PC时代,百度是收割互联网流量的老大,但是今天的流量被微信场景、头条场景、和浏览器场景占据、百度只占浏览器场景中的一部分,国内最大的中文社区百度贴吧,日活只有抖音的一般。
在三级火箭移动场景下,百度没有根据变化来提升产品的使用频率。微信、头条都在建设自己内容资源。百度还是收割传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态和头条的内容生态都不供给百度抓取搜索。
搜索只是获取内容的工具或者说是方式,内容在谁哪里,谁能优化内容,推动内容建设,才能成为大赢家。显然百度目前在这个点上已经很难赶上来,对比一下,Google的领导地位很明显,安卓是谷歌的,手机厂商必须和google合作,在移动市场上主动性会强很多。
互联网企业经常会使用三级火箭来打造企业运作模型,第一级建造是能,第二级构建商业场景、第三级实现盈利,pc时代,百度这个流量入口成为百度最大的势能,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流量入口加只被不断分割,一级火箭出了问题。
"匮乏人群"
移动场景的业务特性,除了对频率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核心就是人群的变化。
——匮乏人群
如果你是满足的,多给你你会觉得是骚扰,但是你是匮乏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别人给你。大多数人手机只有不到130个联系人,绝大部分还是不咸不淡的,很难通过社交获取满足自己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时候,头条就出来了,告诉你你关注的喜欢的,这就对匮有何乏人群的关怀。
产品运营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是用户心智的运营,手机百度和今日头条之间的比拼就是心智的比拼。这大众里,百度更像是一本字典,头条像小画书,这也是移动时代使用频率不一样的根本原因。用户画像分别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打发时间的。
现在我们用产品越来越没有耐心,这也反映出另一面就是"要求确定性",不到一分钟的视频,我们很容易看完,但是超过3~5分钟我们就会丢掉一部分耐心,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快手把短视频时间限制在57秒以内,把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展示出来,整个用户体现也会变得更好,日活一亿的快手,使用时常1小时,似乎已经达到快手的顶端,用户动力不足的原因两点。
第一点是低文化没有学习吸引力,低文化的生命力也很有限,第二点是快手的流量分发机制是平均主义,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是主流的大V流量,正式因为如此,快手不能提供有很强创造力的人更多更好的机会,优质内容也就相对不多,而那部分能力强的人就回去别的平台做创造性更好的内容。
市场上的快手和抖音,很多时候不是想自己讲的”用心记录生活“,更多的是解闷,没有很多信息来源的,收入不是很高的匮乏人群,使用快手抖音的频率很多时候是比微信要高的,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高频"产品永远机会更多,"头腾大战"不是单你封闭我我封闭你的表象,更多争取的是"频率",之前PC时代天打开百度4~4次,每次开几个网页就是高频,但是和现在移动的一些产品比就是很低频;总结就是背景总是相似,抓住产品核心"使用频率"才是最后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