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阅读笔记第271/ 365天
今日复盘《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在《孩子的品格》第三章中讲到提升孩子的抗逆力时,告诉我们抗逆力形成有三个要素,它们是:
1)我有。
是孩子从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心理安全感。
2)我是。
强调的是主观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肯定。是比“我有”更强大的自信与内驱力。
3)我能。
体现为孩子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孩子明白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儿是自己目前还做不到的,以及什么事是自己不能做的。
“我有,我是和我能“这三个因素,除了用在提升抗逆力,我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也可以用这三个因素去分析和思考。
前几天孩子跟我说他想学习打乒乓球,而他爸爸不太同意,这时我刚好看到书中讲到的抗逆力形成的三因素,于是我跟孩子说我们试着用这三个因素来分析一下他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我有:我们家有乒乓球和球拍,公园里有乒乓球台,但只有中午12点半能抢到台子打球。
接下来是我是:孩子是乒乓球爱好者,孩子是积极主动的人。
最后是我能:孩子可以自己先练习颠球,练习球感;我可以从网上找视频帮助他学习打球技术。
通过我们的分析,孩子知道虽然爸爸现在不给他报班,但他可以自己先练习起来,慢慢的,爸爸看到他真的喜欢,而且能自己坚持练习,应该能给他报班。孩子将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我有什么不是关键,起决定作用的是我是什么和我能做什么。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而为自己赢得机会和资源。关键是我们要采取行动,迈出第一步。慢慢地条件会发生变化,机会也会垂青我们。
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也这样思考一下,找到自己当下可以做的,慢慢改变手里的资源,不要因为条件不好就停下向前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