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P1-P14
再次翻开《亲密关系2》,期望的话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生活小事件
每天早上,我早起运动、学习,大约8点左右,我开始准备早餐,照顾孩子洗漱,有空档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我会翻看一下自己的学习资料。皮蛋先生早上睡到自然醒,醒来后躺着刷手机,有时候小孩在他身边看着他刷手机。每次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都是不愉快的。我希望他能带着孩子去洗漱,或者带着孩子利用好早上的优质时间读点书或者是在阳台上运动一下。我提出过这样的需求,他也满口答应,然而行动上却毫无表现。越是这样,我越是生气,同时,也很无奈。
我对自己说,我应该放下对他的期待。我不该干涉他的课题,我只需要关照自己的课题。但是内心又有个声音说,如果我对伴侣毫无期待,那他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有他没他,对我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二、书摘感悟
书摘1:期望,是对伴侣施加的一种情感压力,希望伴侣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往往与你对受重视、被接纳的渴望息息相关。受重视和被接纳,就意味着有人爱。:
感悟:期望,的确是我主观施加给对方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重视,希望自己内心的期待能够被看见,被满足。人人都有被爱的需求,这种需求从出生就有了。小时候,希望父母能满足这个需求。结婚后,希望伴侣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说,是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感到失望。
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看,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而皮蛋先生是否要满足我的需求,这是他的事情。作者还说:“你需要的东西,一直就藏在你的内心深处”
书摘2:期望被错误地与“爱”画等号,而实际上期望只与对受重视、归属感、安全感和力量感的需求有关,与真正的爱毫无关系。
当我对伴侣有期望的时候,实际上我就是对自己宣布:“我的内心是不完整的,我需要外部的满足使我完整”,这使我忽略了我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把自己的力量来源归结于外部。我要对自己说:“我所有的力量来源都源自于我自己的内心。”
书摘3:作者还说,觉得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并且说什么也要得到,这是小孩子的心态。但婚姻是成年人的事情,至少是帮助我们成长。
感悟:对啊,婚姻是成年人的事情,婚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成长。我的婚姻中,体验过的所有的不愉快的经历,都让我成长了,这就是我婚姻的核心价值。
对,我成长了,这就是我婚姻的核心价值。至于期望,从出生就有。期望被满足,那么它就是生活的甜蜜剂,可遇不可求,但成长是必须啊。所有,努力吧,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力量。
三、行动
作者说,放下期望,才能获得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技巧能让你抛开期望。你只需要注意到,期望只会导致不满乃至痛苦。这有助于你更平静地接受现实,而不是追求“本该有的东西”。
我想,比起以前,我进步很多了。对伴侣没有那么高的期待了。当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情绪状态也比之前好很多了。
以后当我有期望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接受现实,期望只会给我带来不适感。
继续加油是王道,对自己也不必有过高的期望,毕竟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