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译文:
黄帝问说,我听闻天的法度以六六数为节制,方成一年,地则以九九之数来制会而成。人体共计三百六十五节,以对应天地,此由来已久。不知如何解说呢?
原文: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译文:
岐伯回答道,这是大智慧的问题,请慢听吾道来。所谓“六六之节”,“九九之制会”者,这是校正天上日月运行的加减法度,人间二十四节气之数算法,天上运行法度,就是以日月运行法度为制度,而气数则为万物生长收藏之变化进行时也,天即是阳,地即是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日月运行有一定的区分度数,其周而复始有必然之轨道。太阳日行一度,而月亮却有十三度多,并非整数,一定有余数。如以太阳来说,日行一度,则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但月却有大小月之分,其每月产生之余数合起来则为闰月。天度的杖量方法,古人是正南处立一石柱,在一年之始阳生地下的冬至日时,在午时日头居正南方时,测量其影子,以此为准记录下来,每四年校正一次,多余的误差,以闰月来填补,因此该月是无中其之月,这就是天度。
原文: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译文:
黄帝说,天度已知了,那气数又如何能了解呢?
原文: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岛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译文:
岐伯回答道,天之法度以六六为治节,地以九九为会数。天有十日干,甲、乙、丙、丁、戌、巳、庚、辛、壬、癸,因子为六,故六十日为一甲,六甲循环为一岁,这是三百六十日法制之源也。自古知天之道者,知生命之本源,乃出于阴阳。地之气以中央为准加上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有八个方位合为九宫,其通于人之九窍,人亦以九窍通于天之气,此乃人生天地间之至理也。生命的构成由五行之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而成,气之数有三,即表、半表半里、里三部分,各司不同其之运行。有此三气而能成天,有此三气而能成地,人亦有此三气而生成人,天,地,人和为三,每部皆有自己的三数。此九数再区分为九部,所以人亦可分为九脏。人体神分别为神、魂、魄、思、精五神,而分别收藏五脏,肝、心、脾、肺、肾之内。故共计九脏合于天、地、人之九数也。
原文: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译文:
黄帝说,我已听闻六六九九天地治节的解说了,其中老师所谓得积余数合成闰月,此闰月无中气,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何谓气,请老师消解我的蒙蔽不解,再祥言之。
原文: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译文:
岐伯回答道,这是天地间宇宙的奥秘,本不易解,上古至今,列为不传之秘,吾师僦贷季曾传予我。
原文:
帝曰,请遂闻之。
译文:
黄帝说,请告诉我吧。
原文: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为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译文:
岐伯回答道,五天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气,六气九十日为一时季,四时季为一年,其间各有其所主之气运治节也。五运之木、火、土、金、水在节气中互相依循,且皆有其平衡点之制令。其完成一周之后,必又从头开始。四季的春、夏、秋、冬会依序而循环且无止尽。五日之一候亦同样的法则,故雨不五日,时亦不出五日为正常之候。医师如不知年之节气增减,节气之盛衰,五行气运之虚实情形,是不可为良医的。
原文: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
译文:
黄帝说,木、火、土、金、水此五运,每年周而复始,如发生过与不及情形则又如何呢?
原文: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译文:
岐伯说,五行之气是并存的,各司其职。如有盛虚之现象发生,这是必然的。
原文:
帝曰,平气何如?
译文:
黄帝问,什么叫做“平气”?
原文:
岐伯曰,无过者也。
译文:
岐伯回答道,就是正常运作,没有过与不及之状况。
原文: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译文:
黄帝问,请说明太过与不及如何处理呢?
原文:
岐伯曰,在经有也。
译文:
岐伯回答道,关于五行气运在经书中已有记载,臣不再说明了。
原文:
帝曰,何谓所胜?
译文:
黄帝问道,那请说明五行中所胜是何意?
原文: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译文:
所谓人体的五行之盛即春属肝,故春季肝气最旺,此为当盛之气。夏应心,故夏季心脏为最盛之气。长夏应脾,故长夏是脾之气最盛。秋应肺,故秋季肺气最盛。冬应肾,故冬季时肾气最盛。此为五行于季节不同所盛亦不同。人各依此五气收藏好无脏之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