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幼儿进入到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主动寻找策略适应集体生活,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就是重要策略之一。我们班最近频繁出现了一句话“老师,✘✘不和我玩了”。
“我不和你玩了”,对于孩子来说,这句话的杀伤力不可谓不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害怕被孤立和拒绝,一旦被这句话威胁,就会生出很多负面情绪,甚至变得卑微。而一些孩子还不懂得语言的威力,一言不合就喜欢用这句话刺激同伴,可是才5/6岁的他完全不知道这样做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引导:
1 . 淡化影响,让孩子懂得潇洒结束。
当听到别人说“我不和你玩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回答:“你真的不和我玩了吗?那我就和别的小朋友玩去喽,一会儿你想和我玩就来找我吧!”孩子现在还小,以后他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跟他投缘,愿意跟他做朋友;但有的人不喜欢跟他做朋友,这也是正常的。淡化“我不和你玩了”这句话的影响,让孩子看到他还有其他玩伴,他是受欢迎的。
2 . 接纳孩子情绪,帮TA客观分析。
我们成人要先理解和肯定孩子的心理感受,“他不和你玩了,你是不是很难受?”,然后帮孩子分析,如果不是自家孩子的错,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很优秀的,帮孩子建立信心。其次,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喜欢用这句话威胁别人,这其实是其情感词汇匮乏、不懂化解矛盾的表现。可以借此机会教给孩子,如果他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表达和处理。
3.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作过多干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可能强势,也可能柔软;可能有点小聪明,也可能很厚道......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的期待,但只要他和同伴玩耍时是快乐的,内心是单纯的,就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豁达、善意的人际交往环境。
集体生活中被同伴拒绝的现象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幼儿在被拒绝后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攻击性行为,甚至有些幼儿会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家长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情绪安抚上,如何去帮助孩子建立与同伴的关系是经常被忽略的部分。 有的家长很不理解,别人都已经明确说了“我不跟你玩”,但自家孩子眼泪还没干,又要去找人家玩,全然忘了被威胁的事情,自家娃是不是太软弱,太好欺负了?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把事情想那么复杂,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都是被成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很多时候家人对孩子的情绪安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把关键点放在眼前的问题上:怎么样停止孩子的哭闹。拿物质哄,用话语哄,“哄”成了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问题的首要选择,但这并不是最佳选择,哄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是孩子真正心理的需求根本没有得到解决,从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他更希望与同伴建立关系,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搞清楚孩子情绪不好的点究竟在哪里,知道了原因后再加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从根本解决问题。
如教育学者尹建莉所说,寻找并迎合同伴,这是孩子正常天性的表达。家长无需过多干预,如果孩子仍愿意跟对方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