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老师在第二模块中的第一篇中就开宗明义就说明了,技术是为了服务老师和学生而存在的。我们面对新的技术时,总赞叹它们很炫酷,很新颖,很吸引眼球,但是技术毕竟只是工具,怎么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要看我们自己。就以好莱坞大片为例,投资数亿的《变形金刚》除了酷炫吊炸天的视觉特效外,没有任何能留在心里的东西,一个经典的IP沦落为“爆米花文化”,现在无人问津。倒是投资很小的《肖申克的救赎》没有任何特效场面,只用平淡的镜头记录着人性的光芒,成为好莱坞甚至全球电影史上的一个标杆(也是我心目中的经典)。犹记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青春懵懂但却意气风发,对新事物抱有极大的热情。那时候开一节公开课总要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夜以继日,孜孜不倦。但是我把其中一半的精力花费到了课件制作上,常常为了一个小小的动画不断调试,也常常为了课件的配色不断伤神,甚至为了一个更好听点的音效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翻遍了百度,让我的电脑中毒到开不起机,现在想想真是汗颜啊,如果能把这些宝贵的时间用在钻研文本,与师父探讨教案,这样应该可以让我成长的更快一点。
第七章《“抢权”和“挑人”的艺术》这一章节中,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所思。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权力的界限不够清晰,以至于霸占了整个课堂,即便所剩不多的发言的权力也被课堂中的优等生所霸占,而占大多数的中等生甚至是学困生长期失去了话语权,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良好循环的可能性被打断。在现有大班额教学环境不太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更加优化的置配学习资源,让学习真正面对大部分的孩子而不是倾注于极少数的优等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考虑的问题,争取让所有的学生不仅仅学到书本的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这个途径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它的优势,他的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进度统一,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没有办法兼顾到的。现行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教师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主要矛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