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七七:飞燕留仙
【简介】本典出自汉•伶玄《飞燕外传》。相传:赵飞燕的身子非常轻,微风一吹来,就能将她人吹走。有一次她正在太液池跳舞,来了一阵微风,只听她唱了几声“仙乎!仙乎!”,就见她的身子被风吹了起来象要飞走的样子。汉成帝吃惊不小,忙命左右扯住她的衣裙,才把她留住。
【出典】《玉台新咏》卷七南朝•梁•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履高疑上阶,裙开持畏风。”清•吴兆宜注引《飞燕外传》:“帝于太液池,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啸细弱与相属。后抚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裙,久之风霁。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成帝)与飞燕戏于太液池,……每清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裙之处。”齐治平注:“避风台事见《飞燕外传》,言飞燕身轻不胜风,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
《三辅黄图•台榭》:“末央宫有钓台、通灵台、望鹄台、眺望台、桂台、商台、避风台。”
注:
帝:指汉成帝。
太液池:在今陕西省长安市西北。汉武帝时在池中作建章宫,又在池中建渐台,高二十余丈,刻石鲸长三丈,中起三山以象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汉成帝时又于建章宫北扩建,言其所及甚广,故称。参见《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汉书•昭帝纪》注:“如淳曰:‘谓之液者,天地和液之气所为也’。”唐•颜师古曰:“太液池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
后:赵皇后飞燕。
中流:中途,此指唱歌唱到半中间。
歌酣:唱歌正唱在兴头上。
长啸:高声地唱。
细弱:用低声歌唱。
相属:相和,和唱。
抚髀:手抚摸着大腿。髀:大腿。
顾我:看着我。
去故就而新:离开原来的人而来到现在这个地方和现在的人相处过日子。康按:故,也许指阳阿主。也许指燕赤凤。燕赤凤,系飞燕未入宫之前所私通的一个情郎。据飞燕所唱的音调之凄怆观之,似指燕赤凤。
宁:怎么。
忘怀乎:忘记他(她)呢?怀:心中。
持:扯住。
霁:停住。
宫姝:宫女。姝:美女。
幸:宠爱。皇帝宠爱或亲近宫妃谓之幸。
襞:折叠。
绉:同“皱”,衣服因受压而显出的痕迹、皱纹。
留仙裙:一种有顺条状皱纹的裙子。由于无方扯住飞燕的裙子,裙子因受力而显出很多顺条状皱纹,后来的人因此而仿制此裙,称作留仙裙。
殆欲:几乎象要。
翠缨:彩色的丝带。
不胜风:经受不住风吹。
〖释义〗①飞燕身轻能被风吹起来,有次她在太液池跳舞,微风吹来,她唱了声“仙乎!仙乎!”就被风吹了起来,左右慌忙扯住她的裙子,才将她留住。后诗文中常见的“仙乎,仙乎”、“飘飘欲仙”、“飞燕欲飘”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飞燕那次于太液池跳舞时被风吹起她唱了一首“仙乎仙乎”的歌而其人好象有随风飘去成仙的态势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作咏写女子歌舞时体态轻盈飘逸、舞姿优美的样子,或用作状写女子、仙女在风中飘逸的美丽姿态,也用作咏写风或仙人的典实;诗文中也以“飘飘欲仙”这一用典借指人轻盈舒缓、超尘脱俗好像成仙一样得意的样子,以形容他们气度神态非凡,也用来形容诗文、书法等思想意趣高远、风格清新飘逸、情致轻快、潇洒自如,也用来形容人凌空欲飞的样子;又“飘飘仙袂”、“风袂”这两条用典也本此而来,即指赵飞燕凌风跳舞时而飞扬的长长的舞袖,诗文中引用为在风中飘扬的衣袖之谓;又“宁忘怀”这一用典即本飞燕歌词中之“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一语而来。
〖释义〗②赵飞燕被风吹了起来,左右慌忙扯住她的裙子,使她的裙子起了很多顺条状的皱纹,后来宫女们仿效这种皱纹状而制成裙子,号留仙裙。后诗文中常见的“裙襞宫姝”、“风绉留仙”、“飞燕长裙”、“赵带”、“留下仙裙”、“留仙”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汉宫女们襞裙为绉而制成留仙裙这件事以及她们所仿效而制成的这一名叫留仙的留仙裙,诗文中引用借作咏写舞女之舞裙以及舞姿之优美的典实,也用来借指舞女所穿的长长的舞衣,也用作咏写带有条状之物的典实,有如水纹、花瓣上花纹等以为状美之词;亦以“留仙”一词为留宿美女或情郎之谓;又“留仙台”即指汉成帝为飞燕所造的这一避风台;又“太液池”是成帝与飞燕常洗澡的地方,相传到唐代成为有名的宫殿,殿里池中种满千叶莲花,故诗文中引用常用作荷花、莲花盛开的荷池、莲池的比喻,因而多用作咏写莲花之艳丽的典实,但引用时省作“太液”。
〖释义〗③飞燕的身子非常轻盈,一阵微风吹来就能将她的整个身子吹起来,汉成帝为此而造避风台为她挡风。后诗文中常见的“七宝避风台”、“避风台”这两条用典即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汉成帝为飞燕所造的这一避风台,诗文中引用,借作状写女子体态轻盈飘柔及其柔弱、虚弱的样子的用词,正由于这件事的影响,后世诗文中遂引“避风皇后”这一用典典即为赵飞燕的借称;又“弱不禁风”一词亦本飞燕此事而来,诗文中引用借指人的身体虚弱得经受不起风的吹拂,但多用作状写女子身子娇柔、孱弱的样子,但引用时又作“弱不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