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王老师读后感
同学们晚上好呀!今天是小年夜,祝大家开开心心,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智慧!
今天王老师继续和大家聊聊庄子。老师经常跟大家说一句话:“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你们看孔子和庄子这两位“大神”,他们的思想是不是特别对应这两句话。孔子的《论语》是教我们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尊礼守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而庄子呢,他则从一个跟高的层面,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去带领着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
孔子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话语王老师现在读来依旧受益匪浅。但我更喜欢读庄子,他总是用一些有趣又充满哲思的故事开拓我的心灵和眼界。当我学会辩证的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白世事非绝对,学会在不可为时顺其自然,心灵会感到一种真正的富足和自由。
其实庄子很穷很穷的,但他的精神很富足,所以总是那么逍遥快活。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学生就商量到时候一定要厚葬他,礼仪用品要很豪华才可以。庄子却跟他的学生说,我不要棺材,不要陪葬,不要礼物,你们直接把我扔在旷野里交给大自然就行啦!他的学生以为老师快死了在说胡话,赶快劝庄子说:“把您扔在旷野,我们怕乌鸦、老鹰把你吃掉啊!还是做个棺材把您埋在地下吧”。庄子说:“把我放在旷野,老鹰乌鸦要吃我;埋在地下,蚂蚁也要吃我。你们为什么要抢乌鸦老鹰的口粮,去喂蚂蚁?这也太偏心了吧。”
你们看,都快死了,还这么豁达幽默。自问我们面对死亡,能做到这般乐观吗?我想,目前有点难。为什么庄子能做到呢?也许是因为他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值得,很快乐,所以当自己的生命到尽头时,才能这也从容。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多了。这老头有意思吧。
哎呀,我的读后感竟然还没开始!
今天王老师读到《大瓠(hù)之种》这一章节。惠子嫌弃葫芦太大了没用,不能当瓢装水。庄子却反驳他,你为什么一定要拿他装水,拿它做成“腰舟”,漂浮在江湖之上,不是更爽吗,不比装水更有大用吗!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的产品,它才有用吗?
孩子们,你们说,为什么同样一个大葫芦,在庄子和惠子手里,却可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呢?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不同的原因。惠子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但庄子却能看见大葫芦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其实在原文中庄子还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宋国有一户人家有一种稀世秘方,就是在寒冷的冬天可以保护手不破皮的药。因为有这种药,所以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以洗衣服为生。其它人冬天不敢洗衣服怕手破,他们就不怕嘛。
有一天,有一个过路的人听说他们家有这个药,就想花百万重金把它买下来。这家人商量了一下,洗一辈子衣服也挣不了这么多钱,于是就卖给他了。这个人拿着秘方去干嘛了呢?当时各方正处诸侯混战之中,他拿着秘方跟吴王说,有了这个药,在寒冬你们的士兵就不用怕打仗手脚冻坏了,保证战斗力十足。哇,吴王一听好高兴,马上给这个人赏地、赐官。这个卖药的人从此就成了贵族阶级了。 你们瞧,如果你拥有大眼界,看同一个秘方,它的作用完全不一样,甚至能决定一国命运,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呢。
所以,同学们,你们说,眼界、思维方式,有多重要呀!阅读也是如此,不是吗?有的同学觉得,读那么多书,老师还要求每天写点思考的东西,又不能直接提高语文成绩成绩,码字还蛮累的,我偷个懒不要写好了。但你们却没看到,阅读和思考,就是故事里的大葫芦和秘方。如果你往长远看,你就会知道,它能改变你的命运,决定你可以到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