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一个同学在微信中的谈话。
他说到,在“冷月照疏林的午夜”,听罢那首《鸿雁》的歌曲,也想一个人用埙或萧再重新演绎一遍。
他想表达的,一定自有他内心的含义和想法。
而我却陡然生出凄凉和悲苦的情绪。
究竟是用埙或萧哪种乐器,当然这不是一种选择的问题。而是一时的偏好、兴趣和一种性情所至罢了。
可是,用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民族乐器,演奏无论多么饱含民族音韵的流行或者通俗的曲调,和选择一曲民间的、民粹的、民族的,有着一定历史过程和积淀的那些小调小曲,从形式和内容来说都有着迥异的天壤之别。
只是太遗憾了,太可惜了。
在我们偌大的国度,即使深入高山远水的幽僻之境,却难以找到听到如此的小曲小调了。更无法想象将这些小曲小调连接组合、编曲成丰富的交响绝唱。
唉……如果天公作美,机缘巧合的话。也许我们飘洋过海去到那些多元、包容、自由、移民的国家,才有可能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民族最传统、最纯正、最富含生命力的音乐,游弋流落在那里呢。
不知这是否是我过份的一种解读和愚见。
因为在那位同学设定“冷月照疏林的埙曲或者萧吟”的流行元素里,我却想到的是自己过去以及现在许多艰难的时刻。
那些艰难的时刻,不是依依杨柳,弯弯小河。也不是星光明月,笙歌燕舞。更不是迷乱的嘻哈和撕裂的摇滚。
我曾经渴望过但是终究不曾拥有,我自己从不具备一星点儿的演奏技能和音乐才华。
我只是设想,假若让我选择的话,是选择飘飘雁阵的凄美悲苦,还是选择孜孜寻求的悲壮,以及内心深处透出的那种和善、真诚、理性、真理的光明呢。
很多时候我都是从感性和情绪出发,总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伤感的莫明的纠葛和缠绵。
也总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中间的过程和终究结束的时候,我想我会作出理性和真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