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司马法中记载:“就算是强国,热衷于战争也会灭亡。天下平安,忘记战争国家也会处于危险之中。”
易经有云:“君子可以不把武器拿在手上,但是不能够没有防备。”
不能把军队视若等闲,把军队视若等闲就没有威慑力了。也不能不把军队当回事,不把军队当回事就容易招来敌人。
以前吴王夫差热衷于战争,然后吴国亡了。徐偃王没有足够的武力,也亡国了。所以圣明的国君不会将军队视若等闲,也不会不当回事。易经有云:“要时刻有危机意识,所以人安稳国家能够保持安定。”
秦昭王在朝中感叹说:“楚国的宝剑都锋利,他们的倡优水平都很低。这大宝剑锋利说明那里民风彪悍,倡优水平低说明那里的人深谋远虑。我恐怕楚国惦记上我们秦国了啊。”这就是还在顺利的时候会想到困难的时候,这就是秦昭王能够称霸的原因。
02
原文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
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秦昭王中朝而叹曰:“夫楚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楚之谋秦也。”此谓当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霸焉。
03
补
司马法:兵书,也被称为司马穰苴兵法。传说是司马穰苴用兵之法。
徐偃王:徐国国王,赢姓徐氏,名诞,字子孺。这位爷因为太讲仁义,导致势力太过强大,强大到威胁了周天子的地位。周穆王就以徐偃王称王逾制受命楚国出兵驱逐了徐偃王。徐偃王虽然被驱逐但是徐国仍然在徐偃王的子孙手里。徐国一只存在到春秋末期。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赢姓赵氏,名则又名稷。这位爷重用范雎,实行远交近攻的政策。重用白起蚕食三晋,保住胜利果实。他是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最坚实基础的人。
04
感
好战必危,忘战必亡真是至理名言啊。
现在在网络上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到底是对不对。
其实,“落后就要挨打”从逻辑上来说确实是不太准确的。落后真的不一定挨打,但是落后的中国是必然要挨打的。这是历史上实在发生过的事啊。当年公知大行其道,膝盖软的不像话。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