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要走出舒适圈,在舒适圈里舒舒服服的不好吗?”
前几天,在收到这样一个问题,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走出舒适圈,到底是温暖的鸡汤,还是毒鸡汤?
我之前一直说,尝试走出舒适圈,相信生活有很多可能。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到达一个舒适圈之后,又选择走出它呢?
既然你有了想要离开的想法,说明你已经感到不舒适了,那为什么还叫舒适圈呢?
这好像,真的很矛盾。
在纠结要不要走出舒适圈的时候,先思考一下,我们所处的,是舒适圈?还是无聊圈?还是懒散圈?
此舒适,非彼舒适。
舒适并不是指每天碌碌无为,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剧,刷刷微博,偶尔会为一些事情紧张。“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样的生活最多叫舒服,而不是舒适。
四月的时候,我一直在说我要走出舒适圈,我要去改变。现在想一想,我所想要改变的圈子,并没有令我舒适,反而是对现状的不满,如果你不再改变,就会陷入深渊的感觉。
真正的舒适圈,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不愁吃,不愁喝,改变与不改变都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种舒适,是我们一辈子奋斗的目标。就好比,小时候学习是为了长大了不再学习,长大之后努力工作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工作了。
所以啊,不要给自己制造假象,可能你离舒适圈,还有十万八千里。
又或者像姜思达说的:“走出舒适圈,就是不舒适了呗。”
“走出舒适圈,不如扩大舒适圈”
这句话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了,但看了之后,醍醐灌顶。
如果走出舒适圈,是为了走进另一个更长久的舒适圈,那为什么不能够将两个舒适圈相连,把原本的舒适圈扩大呢?
这里的舒适圈,是指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有信心,有天赋,能够做到如鱼得水。“温水煮青蛙”是因为不思进取,如果你能做到,或者想要做到如鱼得水,那么你一定会居安思危。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兼得的原因,只是你还不够努力。
想一想,四月那个叫嚣着想要走出舒适圈的我,其实并没有放弃做老师,甚至在为了成为一名更好地老师而努力,同时,我也在为另一种可能努力着,也很庆幸,这个可能我在一步一步地将它变为现实。
没有什么进步的目的,是路过一个个舒适圈,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终极舒适里可以多一些元素。
第六季《奇葩说》的车轮战里,有一个辩题是——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输赢,是为了我们有更深的思考,所以,对于辩论的正反方,都很有道理,没有对与错——
“大城床”意味着艰难环境下的奋斗。
“小城房”意味着舒适生活下的安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大城床”就一定会成功吗?“小城房”又一定是没有梦想的表现吗?
在这样一个贩卖焦虑的时代,最害怕的就是不思考,随大流。
如果在一个舒适圈里,能够将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何尝不是一种出色?
生命在自己的手上,躺赢,走出,还是扩大,在于你自己,人生也不一定要不舒适才能悟出一些道理。
我们所有的抉择,为的是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鸡汤少看,哪有那么多对错,过自己的生活就好。
特别是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