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科普:什么才是真正的“豁出去”?

很多朋友都知道,面对强迫症状,勇敢豁出去才是对的。但就是感觉太难了,根本做不到。

这是因为他们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豁出去我就好了。

很多人认为,强迫症状来了,我只要大胆豁出去,强迫就应该消失了,我就彻底好了。但真实的情况是,你豁出去了,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出现轻松自在的感觉,但症状具有惯性,过几天它还会出现,你感觉又不行了。

豁出去不是克服症状的方法,并不是说,豁出去你就好了,而是症状因为惯性还会反复出现,你需要做的是,继续豁出去,继续该干嘛干嘛。

所以,豁出去是从一而终、日复一日的行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误区二:只有在某种情绪刺激或顿悟下才能豁出去。

有时情绪状态会影响你能否豁出去。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你突然发现,这些年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强迫依然没有好,你已经对症状绝望了,“哎,算了,爱咋滴咋滴吧”,这时就更容易豁出去。

顿悟的体验也能帮你勇敢豁出去。例如,你一直被某个问题所困扰,突然间想明白了,顿悟了,精神为之一振,“哈哈,原来是这样,我要大胆去行动了”,这时也容易豁出去。

但是,人的精神世界是流动和变化的。今天能对症状绝望,明天可能又对症状抱有希望;今天能把某个问题想明白,明天可能又想不明白了。

正是因为人的精神世界经常变化,所以你才会发现,明明昨天已经豁出去了,强迫也好了,但是今天又死活豁不出去了。

这时你就慌了,你就很容易退回脑袋里进行分析:究竟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又豁不出去了呢?

其实豁出去从来就不是某种具体的感受或情感状态,你去执着它反而就错了。豁出去是一个很具体的做法,就是哪怕再难受也直接该干嘛干嘛。

就像你去学跳水一样,跳台很高,你站在上面瑟瑟发抖,慌得一批。这时让你豁出去,不是让你在脑袋里去寻找某种感觉,也不是拼命给自己灌输某种信念,“我要豁出去,没事的,死不了的”。真正的豁出去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闭上眼睛,直接往下跳就完了。

瞧瞧,豁出去其实也很简单,虽然你站在那里瑟瑟发抖,但你直接去做了。

有的朋友可能还会问,“若水老师,我已经尝试很多次了,还是豁不出去,我是不是永远都好不了了呢?”

要允许自己暂时就是有些豁不出去,不要强迫自己豁出去!

豁出去是应对症状的一种技巧。就像踢足球一样,它是临门一脚,就可以把球踢进去。如果你能勇敢豁出去,你可能很快就能获得积极的体验和领悟,症状可能很快就能好转。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豁出去才能好,做不到就永远好不了。因为决定你能否走出症状的核心因素,是你长期的实践和行动。只要你愿意坚持去生活做事,最终也是可以好起来的。

所以,面对强迫症状,你的确要大胆一点,要勇敢豁出去。豁出去可以加快你的痊愈步伐,但也不要执着它。(已完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