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做了一次肠胃镜检查,记忆很深刻。
这段时间肠胃不舒服,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次肠胃镜检查。虽说选择的是全麻,但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的,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做,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外工作,没有家属陪同(全麻是要求家属陪同并签字的)。当时我就在想,会不会被麻醉以后就醒不来了呢?会不会中间出现什么意外呢?或许是医生看出了我的不安,他安慰我说:“没事儿的,你就当睡一觉就行了,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也是医院的职工,我相信他们的技术水平,所以就安慰自己,“睡一觉就过去了。”然后,很快就真的睡着了,也真的睡一觉检查就结束了。
听我们科室的规培生说(他是科室安排过来陪我就诊的),一共用了半个小时,很快。我出来了以后还是迷迷糊糊的,我当时感觉不到一点害怕,反正有点兴奋。我开玩笑跟他说,这个麻药是个好东西,可以治疗失眠(实际上麻药无法治疗失眠),这一觉睡的真香,仿佛睡了好几个小时,很久没有睡这么香了。
虽然这次检查已经过去几天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感悟的。
第一, 症状的接纳与面对。当我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安的,
这个时候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自己的不安,另一种是接纳和面对不安,甚至是用一颗悦纳的态度去拥抱自己的不安。事实上我选择了后者,我心想,自己最近太困了,也太累了,就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吧。
在强迫症治疗的过程中,当你面对症状的时候,你也一定会遇到这两种选择:解决不安和接纳不安。你可能也很清楚,解决不安是错的,但是你的内心会告诉你,不解决的话灾难性的后果就会发生:你的家人会死亡,财产会损失,工作会丢失……在这些虚假的念头的恐吓下,你就真的一次又一次去解决你的不安了。这就是很多人知道但是做不到的原因,也是始终痊愈不了的原因。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在这里没有太多的方法可以教给你,因为在这里就是需要一点豁出去的勇气而已。勇气这个东西怎么教呢?很难啊。我以前听一个咨询者说,每次不敢面对症状的时候,就在心里告诉自己,“管TMD,死了就死了吧。”这个方法对他还挺管用,他还真的好了。我当时就在想,这哪里是什么方法啊,就是一句给自己打气的话而已。
不过豁出去的勇气是可以慢慢积累起来的,就像自信心一样,成功的经历多了,自信心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勇气也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同时,勇气也和外界的环境有关,一个人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真正的勇气也能激发出来。我记得大概在2018年左右的时候,有一个强迫症患者找我咨询,当时他的症状还比较严重,不敢出门工作,但是父亲突然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他被逼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工作,最后他真的彻底康复了。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面对症状的勇气,因为人人都有生的欲望,简单点说,就是求生欲。当你真的不生活就没饭吃的时候,当你真的不工作就活不下去的时候,当你真的再洗下去就彻底完蛋的时候,你只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个时候勇气也就来了。
我做心理治疗师已经七年了,有无数的强迫症患者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初在你症状最严重的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的回答是:没办法,没什么方法,因为在最痛苦的时候,任何的方法、技巧、道理和安慰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支撑着自己走下去的,只是我内心深处最简单、最朴素、最坚定的愿望——我想活下去,我想活的更好一点,我想活的更有尊严一点。从人性的角度讲,这种质朴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其实任何一种生物体也都有,这是森田正马说的生的欲望,也是罗杰斯说的自我实现趋向。
第二, 抱持性的治疗环境是重要的助长条件。现在心理治疗的流派特别多,
但是抱持性的治疗环境是公认的重要的治疗因子。无论精神分析还是人本主义,无论认知行为疗法还是森田疗法,都是这么认为的。想想如果当初我在手术台上没有医生的那句安慰的话,我的不安肯定会加剧的。一个专业的医生,在一个专业的环境中,用他的专业技术坚定地告诉我,“没事儿的,睡一觉就过去了”——这在心理治疗中就是非常好的抱持性治疗环境了。
在我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中发现,有些来访者不是带着疑问而来,他是带着不安和不确定性而来的。什么意思呢?很多来访者他是知道问题在哪里,他也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他内心缺乏力量感,缺乏抉择的勇气,他找我是想给自己“加点油,他的车没油了”。这个时候我充当的角色就是加油站,我给他足够多的支持感就可以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产生效果的重要因子和条件。
心理治疗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只不过这种互动是在专业的伦理设置的背景下进行的。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那么必然涉及到人际观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心理治疗师和患者的关系又应该是怎样的?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抱持性的环境也就更容易营造了。
实际上每种心理治疗的方法都有人际观,所以森田疗法应该也有才对。但是我发现国内外的森田疗法疗法专家在这一块谈的很少。那我就试着谈一点。
第一,在咨访关系上,森田疗法讲的是“若即若离”。什么意思呢?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好像接近了,但又好像离开了。换句话说就是,你可以相信我,但是你不能依赖我。实际上病态的依赖和病态的逃避行为是心理治疗中常见的两种阻抗,也是阻碍来访者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突破这种病态的依赖呢?答案就是若即若离。在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会用我的专业素养来帮助你。但是如果你知道但不敢去做,在这里问个没完没了的时候,那我就不回答你了,我要和你保持距离。我发现有时候这样逼来访者一下,有些人反而就改变了。
第二,在治疗的时机上,森田疗法讲的是“碎啄同时”。它的本意是说,母鸡孵化小鸡的时候,小鸡从蛋中、母鸡从外面同时啄壳的现象。如果母鸡在小鸡尚未成熟时就啄破了壳,或者小鸡成熟过了头还未从壳里出来,都可能会窒息死亡。所以“碎啄同时”强调的是在心理治疗中要把握时机和内外协同发力。记得两个月前有一位强迫症的患者找我咨询,大概咨询了三次以后,他的症状已经明显减轻,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马上要中考了,但他不敢上学。他父母的意思是能去就去,去不了就先在家里休息,到时候直接参加中考。我当时敏锐地发现了孩子的内心是很想去,但又不敢去,他担心去学校后症状再次爆发。后来我就果断告诉他们,必须上学,现在就要去,时机已经成熟了,如果不去永远好不了。结果孩子第二天就真的去上学了,对学校的恐惧也慢慢减少了。
第三, 先有实践才有领悟。所有的心理治疗方法大体上遵循的都是“认知
—实践—领悟”的路径。根据我的治疗经验来看,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相对容易一点的,如果认知改变,治疗效果就很容易出来。但是认知改变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彻底好了,尤其是神经症患者而言,他们真正的问题不是认知,而是情绪的问题。就在前天有一名典型的恐艾症患者来门诊找我做治疗,她进门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闫医生,我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的比你还要多,但是我还是害怕,道理我也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从这个案例中就可以发现,单单依靠认知是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神经症的,他们的真正问题是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明明知道没有危害,但是恐惧的情绪一来,自己马上就缴械投降了。
我一直和咨询者强调这样的一个观念:真正治疗好你的,不是道理和知识,而是你的体验和领悟。那么什么叫领悟呢?在我看来,领悟是认知和情绪的综合转变(也可以说是一种协同转变),它是你的旧有认知被打破了,新的认知重新建立了,并且你在情绪上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生活中经常有人会说一句,“哦豁,原来是这样啊”。举个例子,以前小的时候经常看到书本上说,美丽的大草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个是别人告诉你的知识,这个就是认知。当某天,你真的去了内蒙古大草原,真的看到了辽阔无际的大草原,云在天上飘,马儿在地上跑,带点泥土的青草味扑面而来,这才是真实的体验和领悟,你会由衷地感叹“原来书本上真的没骗我啊,真的就是这样的!”
从认知到领悟不可能跨越,就像你明白了挣钱的方法但不可能马上就有钱了,你得行动起来挣钱才行。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森田疗法是行动的疗法,没有行动就没有痊愈,现在你懂了吗?只有体验和领悟才能起到真正的治疗效果,而领悟的获得需要大量的行动才行!
我估计如果自己上次不去做肠胃镜检查,我可能一辈子都对它有害怕的情绪。我去做过一次,所以真的就不怕了。所以,让我不怕的不是医生的安慰,而是我真的体验了一把。(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