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如下: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长期以来,我们都理解为老子在走与历史潮流倒退的路,其实不然。
从文字中,我们看到老子描述的是一种非常幸福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国小人少,环境美好,什么都有,人们不需要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不需要从农村到城镇,从城镇带城市,从城市到北上广,从北上广到美国……,生活幸福指数非常高,所以,
“老死不相往来”,因为什么都有了,还来往干嘛?
换了你,你还来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