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抓了两根小淘气的虾条吃,她叫了一声:怎么吃我的虾条了呢,吃虾条会虫牙的~
这种时候都不用理她,只是我记得我没这么教过阿。
我小时候大约三岁以前,零食几乎无限度供应,像花生糖、汽水、小鱼片,毫无节制,连家里的耗子也跟着沾光,狂欢着把糖纸塞了一炕洞。后果呢可想而知,零食VIP的尊享直接导致牙齿严重遭殃,牙疼成了印象里幼年成长最痛的磨难。
不止于此,当时那口乳牙很耽误事,严重限制了我大块朵颐的可能,细嚼慢咽多了也就成了习惯,到现在还是如此,好在吃的慢有好处,所以天性使然还是迫不得已就不重要了。只是,一同分不清的还有究竟是零食喂刁了口味,还是本性就如此挑剔。
有人感慨过,什么葱姜蒜椒盐都没兴趣,看来你是带味的都不要阿。现在这些调味品多放点我也能欣然接受,可入口直接吃就免了,我妈对此已很是欣慰。更欣慰的是,我不挑食了。
不负我妈多年苦口婆心,我对自己属相的认同从情感升华到了口感,青菜叶子,胡萝卜大白菜,不亦乐乎。但我自己知道,这不是说教的功劳,那些大人的教诲好多其实都不太靠谱,比如不可以早恋。
上高中前口味变化不大,那几样蔬菜就换着吃。初中时最大变化是培养自己多喝纯牛奶,从第一口味道的不适应到后来很喜欢,我对酸甜的优酸乳并不感冒,因为能喝出浓重的调和添加味道。为什么要喜欢牛奶呢?营养呗。长个子呗。美白呗。要是喝出个奶香体岂不美哉。
上高中以后,学习累,压力大,睡眠少,营养不足,状态低迷。食堂大厨不体贴,但是饭馆老板娘对我好,满满的开心和感谢。为了颜面,强撑眼皮挺到凌晨,我妈给我牛奶蛋糕做能量补给,虽然脑力透支耗费不小,可貌似天天吃苹果的习惯对头发有好处,没有白头发了。这时期经历非典,食堂伙食不爱吃也得吃,有时候就被迫接受了蒜香辣炒这类味蕾刺激。
真正的转变是在上大学以后。每天总有人同吃同住,天南海北的习惯和各家喜好交流碰撞,也耳濡目染。诺大的校区食堂好几个,掌勺厨子看家本领各有不同。于是思忖着那个菜好吃吗?那个菜炒的热热闹闹,要不试试。离家那么远,总有点放飞了的姿态,愿意尝试,也分辨着周围诸多有关营养和健康饮食的解读。那时候牙齿也康健了,多年吃东西都很纯良和规律,胃状态也挺好,总会升腾起“吃点吧”的念头。越尝试越印象改观,越吃习惯越开心。
大一下学期有次测体重100整。但不是胃口好不挑食造成的,是没事总吃糕点饼干类吃的。一看到一百了,遂反思哪来的卡路里。意识到吃糕点零食太多谅你底子再瘦也能增肥后,就开始有意抵触,觉得那类零食不好,吃着也没多大意思,就不怎么吃了,很快回归原形。
前两天看一简友自称是资深顽固酒鬼加老烟枪,多年放任恣睢,一晃数十年过去,被医生诊断出高血压各种毛病,一合计干脆决定戒断烟酒吧。人家说,这么顽固的习惯,说戒就戒了,过程甚至没觉得折磨和费劲。
如果说本能的力量极为强大,那么有本事碾压本能的恐怕唯有意志。变了口味和性子,不过是因为真的想通了,所谓一通百通,再不别扭。
小淘气自己玩了一会儿,小手抓起一把虾条正要送到嘴里,又抬头递向我“给你吃”,我不想吃就说“我吃蔬菜”。人的自我修正能力其实是很强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