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个人原始性格形成和人生路线引导的依据,但现实社会中我们往往因家庭理念错误而给后代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孩子叛逆,考试总不好,婚姻不幸福,同性恋等。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全面剖析了家庭和爱所导致的错误,以及如何改正。每一位父母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反躬自省”,认识到很多问题都不是来源于孩子,而是来源于父母自己,而我们应该营造怎样的家庭氛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作为儿女,也可以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问题,去除原生家庭影响,勿将错误的家庭理念代代相传。
作者开篇就解析了家庭对孩子婚姻的影响。阐述“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孩子一见钟情的,往往是父母的缩影。最后结果也往往是嫁给“爸爸”或者娶回“妈妈”。因此父母幸福与否直接影响儿女。因为恋爱的舞步,孩子是在童年从过去家庭中学会的。作为儿女要在恋爱中认识到自己一些不良情绪来自于原生家庭,而不要因“怕他和你爸爸一样”的思想负担而迁怒恋爱对象。
对于社会普遍存在的溺爱问题,作者分析,溺爱的父母都是将自己的“内在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有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小孩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因此,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接下来作者还说明了家庭原因导致同性恋出现的三种可能:1妻子常当着女儿面指责丈夫不能干,挣钱少,孩子可能学会和妈妈一起嘲笑爸爸,看不起爸爸,从而不愿意向爸爸认同,最终表现成不愿意向男性认同。2。3-6岁孩子在“俄狄浦斯期”也就是孩子期望取代同性父母而和异性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阶段,如果父母顺应了孩子的这个愿望,使孩子过分依赖异性父母,就会使孩子只结交异性朋友而难以融入同性的圈子,或成为同性恋。
3,做父亲的男人潜意识有逃离妻子的动力,也逃离女儿,与女儿关系疏远,导致女儿在父爱一环上相当欠缺,于是成年后对异性的爱也更加绝望。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作者的一句忠告非常重要。“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值得有精分孩子的家庭父母好好思考。而抑郁症近年来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父母不要过分压抑让他做“好孩子”,而当孩子出现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父母就要警觉了。
那么,在诸多问题可能出现的家庭环境中,我们该如何经营家庭,才有利于孩子成长呢?
首先夫妻间的主旋律应该是珍惜,而非批评。现实中一些夫妻,常爱评价,并且偏爱批评,评价是阻断交流的最常见原因,丈夫只想和她分享喜悦,但她一评价,丈夫觉得受了伤害,就失去了交流的兴趣。急于评价的人着眼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交流感受”。但“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是此,要让珍惜成为家庭的主旋律,有明确意识,把工作和家分开,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互相尊重。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和接受。
其次,接受分离的痛,而非黏在一起。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亲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情侣关系等亲密关系也莫不如此。
再次,别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成长,并不断进化爱的方式,让孩子的感受不断被感知。
最后,送给孩子一份受用一生的礼物,爱和自由。
文章最后也针对中国式家庭特有的一些“爱的谎言”给予说明,包括“愚孝”,“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婆媳关系”等。有兴趣的伙伴可以仔细翻阅。如果你对于家庭和爱的话题有更多需求,建议阅读全文,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你多年疑虑的问题答案。
让我们共同认识家庭,让家,成为真正的港湾。
-2016年10月26日